语言 2种功能:交际、思维
目的语:被教授的语言
语言 2种功能:交际、思维
目的语:被教授的语言
1、语言的结构
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解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
2、语言的功能:
交际功能(对外)
思维工具(自己)
3、华侨、华人、华裔
三:语言
1. 语言的定义:语音, 语义,词汇,语法
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2. 语言的结构:
3. 语言的功能:交际(向外)思维(向内)
四:语言学习
1. 第一语言&第二语言
中国人:持有中国国籍和护照的。
2. 母语&外语&目的语
目的语是指被教授的语言。
so 母语可能是目的语。
华侨: 在外国出生的,保留中国国籍,回国不需要签证。
华人:放弃中国国籍
华裔:华人的后代,祖先有中国人。
字面理解/法律意义上理解
华侨的血统最纯正。
3.第一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
4.学习&习得
学习是行为,有目的的学习。
习得是过程+结果,在自然语言环境中。
学习为了习得,习得是学习的结果。
二:第一语言学习及主要理论和假说
(一)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
1. 喃语 2. 独词句 3.双词语 4.电报句 5.成人句
(二)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
1. 刺激--反映论
2.先天论
3.认知论
4.语言功能论
1.对比分析假说 Contrastive Analysis
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正迁移&负迁移
2.错误分析与中介语理论
错误分类:
失误(mistake )
偏误(error)常常是母语的负迁移,不是一时的错误,是成系统的。
f 唇齿音
[pf] 中介语,韩国语和汉语的中介语。
错误分析的理论基础---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一种系统的语言偏误现象。是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
中介语的理论基础是转换生成预压和认知心理学。
华侨:在海外出生,具有中国国籍,具有中国护照!中国人
华人:不具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放弃中古国籍。
华裔:外国人,租先一部分是中国人.
目的语;用目的语教目的语。
一般来说,母语是习得来的,第二语言是学习来的。特定方法特定教程。
第三讲 语言
定义: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等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
结构:符号系统,语音,词汇,语法
功能:交际功能,思维工具
母语:本民族的语言.
华人:放弃中国国籍,外国人
华侨:保留中国国籍,在中国外定居
华裔:不是中国人,
字面理解,法律理解
母语可能是目的语.这是对的
学习:在特定场合,
习得,在自然语言环境学会,母语是习得的
学习是一种行为,习得是过程
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
1,喃语阶段
2,独词名阶段
3,双词句阶段
4,电报句阶段
5,成人句阶段
母语有正迁移,负迁移
语法,词汇,
喃语
独词句
双词句
电报句
第三讲 语言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本体(内容)是语言,语言的定义很难。语言怎么产生的,怎么形成的, 怎么发展的,怎么被感知的,涉及生理学,心理学,各种脑科学, 神经学。目前,人是怎么具有语言功能的,还没有搞清楚。语言学是个很深的学问,现在我们只是从外围的角度,通过语言的外围的表现形式来研究语言。知道语言怎么说, 而语言是怎么生成的还不清楚 。
宗教的终极问题: 人是谁,从哪里来,去哪里都搞不清楚 。语言也是一个哲学的终极问题, 目前也没搞清楚 。
汉字是文字部分,不是语言结构
语言的定义(从外围的角度定义的,内涵无法接触):
1。 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声音+意义
2。 这个符号体系有四个层次:
语音(物质外壳)
语义(意义内容)
词汇(建筑材料)
语法 (组织规律)
语言的功能:
交际功能(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传递信息的工具),
思维功能(是进行思维--一个的思考 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
语言的结构:
符号系统
有三个分系统: 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
汉字是文字部分,不属于语言结构
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
#####################
第四讲 语言学习
I 几个概念:
1, 第一语言vs第二语言
从学习的先后顺序命名(跟族群和本族语没有关系),首先接触的语言是第一语言,其次接触的语言
第一语言: 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习和习得的语言,在非移民情况下, 第一语言都是本族语
第二语言: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可能是本族语, 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或外国语)都叫第二语言。
2, 母语, 外语, 目的语
母语是从亲属关系的角度命名的,指本民族的语言。对于非移民, 出生后首先学习和习得的语言是母语。 第一语言是母语
外语是从国别的角度命名的,是指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说英语的美国华人外语不是汉语,而是法语, 德语等第三国语言
目的语是指被教授的语言
目的语(target language)是指被教授的语言,是正在学习的语言。母语可能是目的语, 目的语也可能是母语。
在语言教学中,要用目的语来教授目的语。不要用外语教目的语。不要用学生的母语来教目的语。
中国公民
华侨:中国国籍,侨居海外
华裔: 涉外婚姻华人的后代 , 混血
华人是放弃中国国籍的前中国公民。
3。第一语言教学vs 第二语言教学
第一语言教学: 一般指母语教学, 比如,在中国上语文课,或大学里的汉语语言教学
问: 在中国用中文教数学 ,在中国用英文教数学
第二语言教学: 属于外语教学的范畴。我们现在的工作是把汉语做为第二语言教学
问: 在美国用汉语教数学
4。 学习 vs 习得
语言学习: 学习语言的活动或行为,典型的例子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方法,特定的教材,通过老师传授知识的过程
习得语言: 指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 通过自然
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某种知识
一般母语是习得而来的.外语是学习而来的。
语言学习(learning)vs 语言习得(acquisition)
学习 vs 习得 用来区分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
吕必松(北语校长): 学习 是一种行为, 习得是一个过程。 学习是为了习得。习得是学习的结果。学习中包含习得,但学习不等于习得。
学习和习得是一种包容关系
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美国著名的英语二语教学专家) :
有意识的学习: 语言学习
无意识的学习: 语言习得
II。 第一语言学习及主要的理论和假说
a。 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
1。喃语阶段:发出一些声音的符号 ,6月之后
2。独词句阶段:一个字,ma ba shui
3。 双词句阶段:叠音词
4。 电报句阶段:母病速归 (虚词省略)
5。 成人句阶段
目前的儿童语言研究,反观语言如何形成,对汉语教学有帮助和启发。
b。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主要理论
1, 刺激-反应论 美国心理学, 斯金纳
2, 先天论 美国语言学家 乔姆斯基(当今世界最有名的语言学家,思想家)
先天论比较著名, 人天生就有 语言的功能, 天生就有语言的机制, 语言机制如何还不清楚
http://www.gmw.cn/01gmrb/2010-08/06/content_1205195.htm
2010首度访华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65904177215782480
这两本杂志这样评价乔姆斯基:“他是高贵的,无法被收买的,我们始终认为,与权力作对是知识分子的天职。”
2010年,乔姆斯基访华引起轰动,这是是继罗素和杜威访问中国之后最重量级的世界著名学者的访问和演讲活动。《人民日报》称乔姆斯基访华“热度超过国家元首”。
3. 认知论
4. 语言功能论
III.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假说
1. 对比分析假说(Contrastive Analysis)
美语言学家 罗伯特博士 1957年提出
定义: 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 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
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是指学习者将母语中的语言规则用于外语的学习和使用中。语言迁移是一种心理现象,表示母语对外语的影响。迁移是对比分析假说理论的表现形式
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目的语是一致的, 那么母语迁移会对目的语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被称为正迁移
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目的语一致的, 那么母语迁移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是消极的,被称为负迁移
2. 错误分析与中介理论
(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
a。错误分析的含义: 对学生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所犯的错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了解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
b。错误的分类:
失误(mistake) 和偏误(error)
此种分类由英国语言学家科德提出
失误(mistake):失误是口误或笔误,是无意识的偶然现象,是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没有规律可寻。失误不是系统的, 不反映说话人的语言能力,操本族语的人也常出这样的错误。
偏误(error): 成系统地有规律地发生的错误。偏误是母语的负迁移在二语学习中的曾现。偏误是对正确语言的偏离,也就是离开了正确轨道。这种错误是系统的,有规律的, 它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 。偏误也相当于一种中介语 .
c。中介语理论(错误分析的理论基础):
什么是"中介语“?
中介语(interlanguage)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格林于1969年提出来的。所谓中介语,就是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语言系统(一种中间状态), 他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 是一种系统的语言偏误现象
中介语的理论基础是转换生成语法和认知心理学。
第一语言不一定是母语
母语可能是目的语
中介语也是一种语言偏误现象
华侨:持有中国护照和国籍,但常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
华人:放弃中国国籍的。
华裔:华人的后裔
中国公民:中国护照和国籍,居住在中国
华人:中国人但没有中国国籍身份
华侨:具备中国国籍但生活在国外的
华裔:具备华人血统的,比如中外混血儿
语言:音义结合 符号系统(语音,语义、词汇,语法)
符号系统
语音、词汇、语法
功能:交际功能 /思维工具
1,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
2, 母语 vs 外语 vs 目的语
目的语是指正在学习的语言(target language)
3,学习:特定场合,教材、方法得到知识角学习(外语)
习得:自然的语言环境中, 不知不觉地获得的知识
对比分析假说:
中介语: 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
语言定义:音译结合的符号系统
区分:母语,第一语言
母语:本族群语言,是本民族的语言,多数人出生后首先学习和习得的语言。
第一语言:第一个接触的语言
公安局: 在海外定居,持有中国国籍的人叫华侨。(中国人)要海外定居,放弃中国国籍的人叫华人。(外国人)华裔:有中国血统的人。(外国人)
d y y yan
语言的定义: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
语言定义:
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义为内容,词汇为建筑材料,语音为外壳。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
结构:
符号系统-语音,词汇,语法
功能:
交际功能
思维工具。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是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也是多数人出生后首先习得的语言。外语是从国别角度命名的,指母语以外的外国语。目的语是指被教授的语言。
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
喃语
独词句
双词句
电报句
成人句
(二)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
1、刺激—反应论(斯金纳,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
2、先天论(乔姆斯基,1928年—,美国,语言学家)
3、认知论(皮亚杰,1896-1980,瑞士,儿童心理学家)
4、语言功能论(韩礼德,1925年—,英国,语言学家)
(三)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与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异同 共同点
1、都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的联系。
2、都需要建立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的联系。
3、习得一种言语现象都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 记忆、巩固和应用这样几个阶段。
4、语法习得有一定的顺序。
5、都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
不同点 1、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同(天然环境/非目的语环境; 时间和输入量)
2、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不同(本能/生存需要;融入目 的语社会)
3、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快/慢)
4、语言习得过程不同(事物/概念;概念/语音)
1、对比分析假说 Contrastive Analysis 定义: 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 一种语言分析方法。 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是指学习者将母语中的语言规则用于外语的学习和使用中。语 言迁移是一种心理现象。
中介语的特点 中介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中介语是一个合法的语言系统; 中介语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语言系统。
语言的定义: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阻止规律的体系。
语言的功能:是思维和交际工具
语言的结构:符号系统,有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分系统
母语是本民族语言(从亲属角度)
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从国别角度)
目的语是被教授的语言
语言学习是学习语言的活动或行为(外语学习)
语言习得是在自然语言环境中,无意识的学习(母语学习)
二、第一语言学习及主要理论和假说
(一)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
1、喃语阶段
2、独词句阶段
3、 双词句阶段
4、电报句阶段
5、成人句阶段
第三讲
1.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的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
2.语言的结构:1)符号系统 2)语音、词汇、语法
3.语言的功能:1)交际功能 2)思维工具
看①第4页
看①第102页 106页 107页
看①第1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