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语言
什么是语言?关于语言,有多种定义。
1、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异议内容,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世界的载体,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
2、语言的结构:符号系统;语音、词汇、语法
3、语言的功能:交际功能、思维工具
第四讲 语言学习
一、几组概念
1、第一语言VS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是从学习的先后顺序命名的。第一语言是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习和习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语言、本国其他民族语言或外国语言都叫第二语言。
2、母语VS外语VS目的语
母语是从亲属关系的角度命名的,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也是多数人出生后首先学习和习得的语言。
外语是从国别的角度命名的,是指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目的语是指被教授的语言。
3、第一语言教学VS第二语言教学
第一语言教学一般指母语教学,如语文课或者大学里的汉语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属于外语教学的范畴。
4、学习VS习得
学习语言的活动或行为叫做语言学习,典型的例子是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习得语言是指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用第一语言的能力而逐步地下意识的发展处能力的语言系统活动,不知不觉获得的一种语言。
语言学习(Learning)和语言习得(acquisition)的区分
“习得”和“学习”用来区分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
吕必松:学习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学习是为了习得,习得是学习的成果,学习中包含习得,但学习不等于习得。学习和习得的关系是一种包含关系。
可拉伸。用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来区分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
二、第一语言学习及主要理论和假说
(一)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
1、喃与阶段 2、独词句阶段 3、双词句阶段 4、电报句阶段 5、成人句阶段
(二)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
1、刺激-反映论 2、先天论 3、认知论 4、语言功能论
不同点
1、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同(天然环境/非目的语环境;时间和输入量)
2、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不同(本能/生存需要,融入目的语社会)
3、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快/慢)
4、语言习得过程不同(事务/概念;概念/语音)
三、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假说
1、对比分析假说
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法。
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是指学习者将母语中的语言规则用于外语的学习和使用中。语言迁移是一种心理现象。
2、错误分析与中介理论
错误分析的含义,对学生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所犯的错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了解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
错误的分类:失误和偏误
科德(英国语言学家)把错误分为失误和偏误两种。
失误是口误或笔误,是偶然现象,是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失误不是系统的,不反应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因为本族语言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偏误是对正确语言的偏离,也就是离开了轨道,这种错误是系统的,有规律的,它反映说话者的语言能力。
多无分析理论中的——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interlanguate)是概念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林格于1969年提出来的。所谓“中介语”是介于本族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语言系统,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
中介语的理论基础是转换生成语法和认知心理学。
3、输入假说
4、普遍语法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