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想象教学
写下来(记录);
写出来(从无到有);
想起来(找回记忆)、记起来、回想起来、回忆起来
想出来
醒过来(来,从你这到我这来)
晕过去
睡去过了(有死的意思)
“出来”辨认(通过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大力等的辨认,达到分辨清楚的目的)
总结归纳教学(零散的语言现象系统化)
启发想象教学
写下来(记录);
写出来(从无到有);
想起来(找回记忆)、记起来、回想起来、回忆起来
想出来
醒过来(来,从你这到我这来)
晕过去
睡去过了(有死的意思)
“出来”辨认(通过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大力等的辨认,达到分辨清楚的目的)
总结归纳教学(零散的语言现象系统化)
启发学生想象:
通过图片
通过情景
通过表演
通过语义
写出来-从无到有
写下来-有
想起来-本来有一件事在脑子里,因为时间的淡化没有了,回想起来
强调变化
“醒过来”从不正确的正确,从不正常到正常,从不好到好
“醒过去”从正常到不正常,从不正确到正确,从好到不好
出来-表示通过某个动作识别或分辨清楚某人或事物,通常是通过听觉,视觉,嗅觉,味觉或触觉等辨识,达到分辨清楚的目的,但并不一定直接看见某人或事物
总结归纳教学
1.副词:一连+v+
2.“可”是一个兼类词语和多义词
复句结构教学:
1.向前的:因为,所以;如果,就;只要,就
2.递进的:不但, 不仅,不仅仅,而且
3.转折的:虽然,尽管。。。。但是,可是,然而
4.让步的:即使,即便,就是,就算,哪怕...也
5.条件的:
复句中的难点:
1.不是。。。就是=可能A,可能B,选择关系
不是。。。而是=
宁可。。。也
宁可A也不B:AB说话人都不喜欢
宁可不A也要B:A,B好,选择B
27、启发想象教学
27.1写下来、写出来
A,写下来(下来是通过一个动作使某个已知的事物停留或固定在某处)
例,写下来(写在某处,即固定在某处)
拍下来
B,写出来 (出来的本意从里到外,引申义是从无到有的变化)
例1,把纸造出来。(用各种原料造出纸,纸从无到有的变化)
27.2、想起来、想出来
A,想起来(指找回或召回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记忆)(启发学生想象见到久违的朋友时所说的话)
例,我想起来了,你是某某。
B,想出来(指给孩子起名时用)
例,我想出来一个名字。
27.3、醒过来、晕过去(引申义强调人的状态变化,过来表示从不正常状态到时正常状(态; 过去表示从正常状态到不正常状态)
(启发学生想象喝醉前后的变化状态等)
A,醒过来(从不正常状态过渡到正常状态)
B,晕过去(从不正常过渡到正常状态)
27.4、出来(表通过某个动作识别或分辨清楚某人或某物,常通过听觉视觉嗅觉味觉或触觉等辨认,达到分辨清楚的目的,但并不一定直接看见某人或某物)
例,我看出来了,那是一条狗。
我听出来了,外面是一个女人。
我闻出来了,这是酒。
我吃出来了,这菜里有辣椒。
28、总结归纳教学
28.1,一连
28.2,“可”作动词、连词、副词
动词:你可去可不去。
连词:可他没有去。
连词:可...了
例,你可回来了。今天外边可热了。
副词:可+不(没)
例,那个地方我可没去过 。
副词:可+别(不要)
例,你可不要相信他的话。
副词:可+V动词+的+名词:(可指值得)
例,这家小店可买的东西真不少。
29、复句结构教学
29.1让步关系:
即使(即使、就算、就是、哪怕)...也...
即使(即使、就算、就是、哪怕)后的内容不一定会真实发生,也后面的内容一定会发生。
例,就算(哪怕)明天下雨,我也一定会来上课。
29.2条件关系:
无论(不管、不论)...都...
无论(不管、不论、?)后的内容不一定会真实发生,都后面的内容一定会发生
例,不管明天下多大的雨,我都会来上课。
29.3不是...就是...,不是...而是...,表选择关系的复句
不是...就是...,表选择关系,是二选一
例,他不是日本人就是韩国人。
不是..A.而是.B..,表否定一个肯定一个,否定A,肯定B
例,他不是日本人,而是韩国人。
是A...不是..B,表肯定一个否定一个,肯定A,否定B
例,他是日本人,不是韩国人。
29.4,宁可(宁肯、宁愿)...也不...,
宁可不...也要...(表取舍关系复句)
A,宁可A,也不B,指A和B都是说话人不喜欢的事情(不好的事情)
例,宁可睡觉,也不去看电影。(两个不喜欢的事情中,如果一定要选择,选稍微喜欢一点的睡觉)
B,宁可不A,也要B(指A和B是说话人喜欢的事情)
例句,宁可不睡觉,也要去看电影。(睡觉和看电影都喜欢,但为了看电影,放弃了睡觉)
举例,大卫看电影的两个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