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师-高清视频网课

VIP学员课程

高清视频课程
(1 reviews)
Price ¥11980.00
Product Description
The course is belong to国际中文教师丨尊享班please enroll to learn

中国文化思想的特征及发展

1. 商朝最早出现了文字,

卜辞,占卜 3000多年前就有帝了,对于帝的崇拜---”宾于帝“-祖先崇拜

天命靡常”观念“,周人崇拜天,本质没变

尚书·康诰 记载

周武王在封康叔于卫国时说:”汝小子封,惟命不于常,汝念哉!“还说,”天畏“

 

以德配天,敬天保民。

国语·周语 记载周厉王暴虐骄奢,国人极为不满

大禹治水、施德天下为例,讲述了”为政以德“和”以德行事“的必要。铭文中六次提到”德“。

 

2. 春秋时期的民本思想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

                         战国

[Full Article]

中国文化思想的特征以及发展

第一节 商周时期的祖先崇拜和道德取向

商:祖先崇拜
卜辞

周人“天命靡常”

茔地

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

以德配天

诰-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

铭文;“德治”

第二节 春秋时期  民本思想

东周(公元前770-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5)、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Full Article]

1、商朝的祖先崇拜和道德取向

甲骨文:刀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文字,做占卜用,文字是卜辞

“宾于帝”的意思是陪伴祖先,祖先崇拜心理,宾是陪伴,帝是祖先

2、祖先崇拜的观念:

商朝用”帝“表达对上帝神灵的崇拜

周朝用天代替对帝的表达,天即神灵的意思

天命靡常表示天命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孝有三:不孝父母,陷亲于不义,无后为大

3、天畏棐忱意思是天用自己的威信辅佐(畏即威,棐即辅佐,忱即道德)

4、周朝时,国指首都或封地

国人是指自由人,不是奴隶

5、2002年周朝的文物遂公盨被买回国,98字铭文提到德治

6、春秋时期的民本思想

夏+商+西周+东周(前770-475年(春秋公元前770-475年+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夏商西周春秋时期是奴隶㓡,战国到清是封建社会)

[Full Article]

商朝时期(3000年前):甲骨文,用于“占卜”。

甲骨卜辞?

宾(陪伴)于帝

 

周朝人:

崇拜天

强调“天命靡常”

 

孟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是不能很好的孝敬父母;二是陷亲于不义;三是无后为大。

 

祖先崇拜:

《红楼梦》13回,贾蓉-秦可卿

茔地(坟地)

 

 

[Full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