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师-高清视频网课

VIP学员课程

高清视频课程
(1 reviews)
Price ¥11980.00
Product Description
The course is belong to国际中文教师丨尊享班please enroll to learn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玄学的产生(道家成为指导思想)

1. 儒家影响和地位下降

2. 社会不安定,分裂状态

3、统治阶级提倡

二、“名教本于自然”

三、“越名教而任自然”

阮籍蔑视儒家礼教。

嵇康:“非汤武”

四、“名教即自然”

郭象

顾恺之对于绘画人物,强调其“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陶渊明在他的归去来辞种说:”“

 

五、佛学与儒、道的融合

作为外来文化的印度佛教为何能融入道中华文化之中?==可以满足中国的需要 

经验论(强势)

本体论(中国薄弱)缘起说  因缘而生  虚假不实

佛教是怎样融入中华文化之中的?

世界、唯心、腊八粥、大足shi'l'k

 

[Full Article]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以及儒、释、道合流

儒家的名教(论理道德和礼仪制度)

用道家崇尚自然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的名教

九品中正制(门阀制度)

何晏作《道德论》、注《论语》;
王弼流《老子》、《易经》

越名教而任自然

名教即自然

郭象,向秀

作品的精神所在

“风骨”、“神韵”
文学批评专著《文心雕龙》、《诗品》

融入中华文化(印度佛教)

经验论;
本体论

唐朝的义疏之学和重振儒学

缘起说(因缘而生)

道家-无
佛家-空

四川——大足石窟



 

[Full Article]

10、魏晋南北朝时的玄学

10.1玄学产生的原因:

A,南北朝时期,政府采用了九品中正制(即根据门阀世族的家世出身来选用人才),打破了汉以来儒家那种有为者有能者(齐家治国平天下)出来治理天下的制度受到严重冲击,通过学习儒家经典而从政的出路被堵塞

B,东汉灭亡后几百年都是分裂和战乱,儒家思想(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社会层面不能实现,导致统治阶级和老百姓不再信仰儒家思想,儒家知识分子地位逐渐下降;

C,司马氏以政变得政权,司马氏上台后,推崇道家顺其自然,政治上的黑暗,让儒家知识分子只能另寻出路,从人的内心出发探讨人的本体论思想,

10.2玄学的几个阶段:

A,名教本于自然:何晏作《道德论》,注《论语》

B,越名教而任自然:

阮籍(《大人先生传》)蔑视儒家礼教,讽刺儒学之士,反抗司马氏政权

嵇康:非汤武而薄周孔

C,名教即自然:

郭象和向秀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儒家的伦理纲常非人为而是自然存在的,君臣上下、手足内外及天理自然,他们认为儒家提倡的思想本来就是这样,这就是道家思想

玄学注重人的内心精神世界,人们对待文学艺术作品注重“不以目遇而以神交”

《文心雕龙》《诗品》等文学专著注重风骨、神韵。

10.3佛学与释儒道的融合:佛教是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

A,外来文化印度佛教为何能融入到中华文化之中?

首先,满足中国人文化思想上的需要,道家讲无,佛教讲空

中国文化重视经验论,中国哲学中薄弱是本体论(即探讨万事万物产生、人与自然的关系

释儒道都是直接面对社会现实的经验论思想;中国文化思想中缺少本体论,即缺少探讨人和万物是怎么产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想体系基础

佛教认为,万事万物的存在都是虚假不实的(缘起说)

佛家讲究缘起说,万事万物因缘而生,充实了中华文化中的本体论思想

其次,佛教摒弃了不适合中国礼俗的部分思想

例,佛教徒不能结婚的思想与儒家思想无后为大的思想冲突,于是大乘佛教允许僧人结婚生子

B,佛教是怎样融入中华文化中的?

首先,哲学思想、语言方面、生活习俗等方面融入了汉文化

哲学思想,如四大皆空

语言方面,如世界、刹那

生活习惯方面,如喝腊八粥(本是庆祝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

佛教的出世入世思想

其次,东晋后,儒释(佛教)道三家文化不断融合形成整体的文化思想

 

 

C。佛家讲究缘起说,万事万物因缘而生,充实了中华文化中的本体论思想

D,玄学吸收了佛教中的因缘思想

 

 

[Full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