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朝理学的前后变化
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和性理大全 三部理学大典
阳明学派的创立人是明朝中叶的王守仁
他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
他敏感地提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一、清初考据之学的兴盛
这方面重要的代表人物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
一、明朝理学的前后变化
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和性理大全 三部理学大典
阳明学派的创立人是明朝中叶的王守仁
他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
他敏感地提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一、清初考据之学的兴盛
这方面重要的代表人物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
2022.8.14
明朝理学的前后变化
《性理大全》、《四书大全》、《五经大全》
阳明学派——王守仁
“陆王学派”
清代的考据之学
顾火武
黄宗曦
王夫之
辑佚
校勘
考证音韵
乾嘉,朴学
吴派、皖派
今文经学
历代史志增补、编辑成《海国图志》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托古改制”
13、明朝理学和阳明学派
13.1明朝理学的前后变化
A,明成祖编《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和《性理大全》
B,明朝中期,王阳明用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反对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
致良知、知行合一
13.2,理学在明清的没落:理学维护的是一个即将没落的政权,随着政权的哀亡,理学也随之而哀落
13.3,清初的考据学兴盛:
A,代表人物: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反思明朝灭亡的原因,
他们认为,明朝理学家们空谈道德心性面对社会现实却无能为力;强调民众的重要性,无民而君不立
B,乾嘉时期的考据学:清政府对文化管制严格,文人们只能回避现实而钻入故纸堆里
13.4清朝的今文经学出现的原因:
A,早期著名人物有刘逢禄、宋翔凤等人发现考据学脱离社会现实,不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提出发挥历史上各学派关心时政的态度,宣扬要“张三世”、“通三统”(主张要建设三世“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统“夏商周三代之历法“),表达了进行政治制度改革的愿望
B, 后来龚自珍强烈呼吁要进行政治改革
C,林则徐、魏源
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
D,洋务运动派在林则徐、魏源思想的基础上,希望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的新技术来为国家服务,只能以失败而终
E,康有为等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派进行戊戌变法
F,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同盟会)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