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师-高清视频网课

VIP学员课程

高清视频课程
(0 reviews)
Price ¥11980.00

6、儒家的经典及其演变

《说文解字》:“经,织也。”

清段玉裁注解说:“织之从(纵)丝谓之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

关于传和记十三经及四书的形成

⑴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

其中的《乐》早在战国后期即已失传。

《诗》----305篇,风(国风15国)、雅(大小,宴乐之歌)、颂(庙堂之个)

《书》----书经;尚书,上古之书,政府的文件。

《礼》----礼经,社会制度。

《乐》----制度课,区分社会地位高地。

《易》-----占卜书,产生西周初年,又称周易,六十四卦,——阳爻、— —阴爻,排列组合八卦,解释叫爻辞,有一种说法,西周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用六十四卦形式表现出来,每一卦都代表一个历史事件,现在找到六十一个对应事件;有丰富辩证法的思想。荀子说“善易者不占”。属于哲学课。

《春秋》----鲁国历史,一部编年史,也是段代史,十二个国君时期的鲁国历史。

⑵五经----五经博士,皇帝身边被询问的人;带学生,称为博士弟子,考试通过可以做官,最早的太学生。

⑶七经

东汉时加入《论语》、《孝敬》。

《论语》---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上升到经典地位。

《孝敬》-----体现对祖先的崇拜,提到经典地位;没有肯定的作者,综合著作,一共1799字。

⑷九经

唐朝,在国家官办学校的学习科目中以及科举考试项目中增加为九经:《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春秋左氏传》(三传)

《周礼》----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记载的职官制度。

《礼记》----最重要价值,上升到理论上谈礼仪制度的重要性,强调要以礼治国。

《春秋左氏传》----对《春秋经》的补充。

《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公羊高、榖梁赤解释《春秋》中微言大义的词语。

⑸十二经

唐文宗开成年间(827—840年),朝廷下令把九经以及《论语》、《孝经》、《尔雅》都刻在石碑上,总共十二部书,称为十二经。就是有名的“开成石经”。

《尔雅》----对前面十一经的解释,就是词典。

⑹十三经和《十三经注疏》

在宋朝,理学家们把《孟子》也提高到经书的地位。从此儒家的经典变成了十三经,直到封建社会终结,再也没有变化。南宋以后有人把十三经以及比较好的注、疏、正义合刻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经书及其注文,成为《十三经注疏》。

汉朝对原文的解释叫“汉注”,唐朝对原文的解释叫“正义、疏”。

宋朝封建统治者把《孟子》提升到经的地位后,又以《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与《论语》、《孟子》相配合,称为《四书》,教授儒生。到南宋孝宗时,理学家朱熹撰成《四书章句集注》,从此《四书》便成为封建科举取士的标准读本了。

[Full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