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的变调
(1)在第一声、第二声、和第三声前,变为四声
一起、一百、、已被、一瓶、一生
(2)在四声前变为第二声
一道、一再、一次性、一模一样
“不”的变调
(1)在第一、第二、第三声前读四声
不如、不久、不停、不听
(2)在第四声前变为第二声
不但、不错、不要、不去、不用、不对
“一”的变调
(1)在第一声、第二声、和第三声前,变为四声
一起、一百、、已被、一瓶、一生
(2)在四声前变为第二声
一道、一再、一次性、一模一样
“不”的变调
(1)在第一、第二、第三声前读四声
不如、不久、不停、不听
(2)在第四声前变为第二声
不但、不错、不要、不去、不用、不对
数字
热身
重要词汇
如何进行性高效的汉语课堂操练
第二讲 操练课堂如何纠音纠错
(一)积极的态度面对纠音纠错;
1.纠音纠错的重要性
2.积极对待纠音纠错
(二)纠音纠错的原则及尺度
1.有错必纠(挑重点)
2.纠错时机
3.找准“病因”
4.纠后复练
5.口音问题
(三)常用发音教学方法
一、带音法:
o-e;
i-v;先发i,过渡到v
sh-r
(三)常用发音方法介绍
二、借助外物发音:
1.图示法舌位图
2.气息发:
b-p;d-t;g-k
用餐巾纸体现气流的强弱
词汇体验
鼻子——皮肤
肚子——兔子
歌舞——可乐
(三)常用发音方法介绍
3.咬指法:
卷舌音:
zh ch sh r
读一读
知识 正常 热爱 日本
三。 变调
(1)“一”和“不”
7.“三声”第三声+第三声比如“老虎”,前一个三声,有点像二声,但还是三声的特点明显。
(四)纠音纠错方法及技巧
1.增强对错误的敏感度;
2.不重复错句;
3.分解教学:字一词一句
4.手势到位:四声
5.重复练习:独唱+齐唱+独唱
有系统地纠
(五)练习发音的游戏活动
1.五线谱标音高
2.吹蜡烛
纠音
小孩子、初级多纠音。
华裔家庭,闽南语言难改,纠音要做,但不强求。
网络课堂教学技巧及课堂管理(2)
中文老师是语言老师,与其说是语言老师,其实更准确地说是语言教练。
(3)互动 Interactive
1.开口率
2.教师简化语言
3.等待学生的沉默
三者区别
1.国内学生
2.华裔学生
3.非华裔学生
1.学生文化背景不同
2.学生语言基础不同
3.学习目的、要求不同
4.学习习惯、方法不同
活动
1.贯穿始终(大小声、快慢读、重复)
2.示范游戏,不解释游戏规则
3.教师引导——学生主导
4、如何管理在线课堂?
1。真诚鼓励
2.指令明确
3.吸引注意力
2.在线课堂的工具
电脑,网络,笑脸(夸张),声音要抑扬顿挫,吸引控制学员,借助图片,教具
在线课堂的步骤
破冰:1.词——短语——句子
教学:2.示范引导——模仿操练——检验确定——重复练习
3:适当纠错
活动、
总结
1、在线课堂,用什么方法?
(1)沉浸Immersive(不说外文只说中文)
1.介绍及说明
2.指令与褒奖
3.课堂用语规范
(2)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
1.全身反应教学法
2.听——说
3.不紧张的状态下自然输出
二、**造字法
1、象形 —— 摹拟事物的外部形状。人、口、手、日、月、水、火
2、指事 —— 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上、下、本、刃、亦
象形字和指事字大多数是独体字。
3、会意 ——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
休、武、明、森
4、形声 —— 表示意义类属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组成
a.左形右声 河 晴
b.右形左声 切 战
c.上形下声 爸 翠
d.下形上声 勇 盛
e.外形内声 固 匣
f. 内形外声 闻 问
会意和形声字多为合体字。
真题:
**1.与形声字“翠”的结构类型相同的汉字是(D)。 上形下声
A.盛 B.基 C. 赢 D.空
**2.形声字的结构异于其他三个的是(C)。右形左声
A江 B.打 C.妆 D.他 ABD左形右声
**3.汉字“亦”的本义是“腋下”,其造字法为( B)。
A.会意 B.指事 C.象形 D. 形声
**4.下列汉字中造字法与其他都不相同的是(D )。象形字
A. 胡 B.脸 C.眼 D. 眉 ABC形声字
**5.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选项是(D)。
A.莫衷一式 B.断壁颓桓 C.招摇装骗 D.记忆犹新
*6.汉字“赢”可以拆分为(D)个部件。
A.2 B. 3 C.4 D.5
*7.独体字包括(A)。
A.象形、指事 B.会意、形声 C.象形、会意D.会意、指事
*8.文字起源于(图画),和结绳没有直接关系。
*9.与拼音文字不同的是,汉字具有(表意)性,它的形体可以负载更多的文化音素。
*10.汉字的结构单位是笔画、(部件)和整字。
网络稳定,光线明亮,能看清脸,带袖子正式,不要横条纹,颜色简单,确认听得到,颜色看得见。背景简单
一、无声语言
1、正确
2、规范
3、清楚
4、漂亮
教案写作
综合课教案设计题(共25分)
说明:请阅读和分析所给出的课文,写出一个一课时(50分钟)的汉语综合课教案。
要求:1.教学步骤要清晰
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2个词语和1个语法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学生为初级汉语水平)
教案要求:
一、课型:汉语教学
二、课题:我的家在浦东
三、教学对象:初学汉语学生
四、课时:50分钟
五、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选择疑问句A还是B?
2.掌握方位的描述
3.掌握:开发区、热闹、空气新鲜、
结构功能文化展开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七、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1.复习上节课,5分钟
2.新课35分钟,词汇20分钟,语法点15分钟,课文,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步骤
1、复习
2、讲练生词
重点生词:1.2.。。。。。。
重点讲练:
(1)。。。。。。
a。板书词形
b。教师示范及学生领读。。。。遍
c。讲解词义及用法(具体展示、情景、搭配)
(2)同(1)
3、讲练语法
重点语法点:1.2.3.。。。
重点讲练:。。。。。
具体步骤:
(1)导入:写明方法
(2)展示例句
(3)归纳句型结构、板书
(4)讲清限制条件、意义、功能
(5)教师出情景,口头练习(以交际练习为主)
4、讲练课文
具体步骤(根据课文内容1,酌情安排,要求内容。
5、小结、不知作业
作业内容具体化。
教案举例:
一、可行:综合课
二、课题:月会
三、教学对象:一年级第二期留学生
四、课时:100分钟
五、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二)掌握副词“就”和“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一点儿”和“有(一)点儿”的意义和用法;
(三)使学生在听说练习的基础上能复述课文。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掌握离合动词中间加时间段的用法;
(二)掌握副词“就”和“才”,常用结构“一点儿”和“有(一)点儿的意义和用法。
七、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一)复习上一课的语法点和课文(10分钟)
(二)听写、讲解本科生词(25分)
(三)讲解和联系本科语法点(20分
(四)以听说为重点练习课文(40分)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
一、几个概念
第一语言
第二语言
母语、 外语
二、**第二语言教学法
1.语法翻译法
2.直接法,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
3.听说法(军队法)
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A+B+C
4.全身反应法
身体动作,移民儿童教学
5.暗示法
放松而又注意力集中
6.交际法
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
7.任务法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
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
四、教材编选
原则:
1、针对性 《汉语口语速成》 半年进修用
2、实用性 《汉语会话301句》 来旅游
3、科学性 《新实用汉语课本》 在中国上大学用
4、趣味性
5、系统性
五、语言测试
1、水平测试(HSK)
2、成绩测试(期中期末)
3、诊断测试(随堂听写)
4、潜能测试
六、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1.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感情音素,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
4.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和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
5.精简多练,在语言知识的指导下以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中心原则。
6.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综合教学原则。
7.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
8.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
9.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
10.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基数手段原则。
**1.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 A)。
A。听说法 B。直接法 C。认知法 D。功能法
**2.“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是下列哪个语言教学法最为推崇的理念?(C )
A。全身反应法 B。古典法 C。直接法 D任务教学法
**3.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学的教学法是( A)。
A。全身反应法 B。自然法 C。暗示法 D。交际法
*4.一i啊不属于任务教学法的主要特点的是(D )。
A。强调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的真实性
B。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C。学习活动以表达意义为主
D。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
*5.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是( C )。
A。总体设计 B。教材编写 C。课堂教学 D。语言测试
**6.下面那套汉语次啊才最适合来中国旅游一个月的学习者使用?(A)
A。《汉语会话301句》 B。《新使用汉语课本》 C。《中级汉语听力》 D。《阅读中文》
**7.一下属于综合性教材的是( D)
A。《汉语阅读教程》 B。《汉语口语速成》 C。《汉语会话301句》 D。《实用汉语课本》
*8.《汉语301句》属于(A)教材。
A。语言技能类(口语和听说) B。语言知识类 C.文化知识类 D。特殊用途语言(中医、体育类外国学生)
**9.“要根据学习者的年龄、国别、文化程度特点编选教材”,这体现了教材编选(A)原则)。
A。针对性 B。实用性 C。科学性 D。系统性
**10.留学生来中国学汉语的期末考试属于(C)
A。水平测试 B。诊断测试 C。成绩测试 D。潜能测试
**11.从测试类型上说,HSK属于( A)。
A。水平测试 B。诊断测试 C。成绩测试 D。潜能测试
*1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包括( )。
A。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重视感情因素。
B。以词语教学为重点,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综合教学
C。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尽量使用媒介语辅助教学。
D。初级阶段注意教授口语和书面语都能用到的“中性”语体。
二、**造字法
1.象形——摹拟事物的外部形状
人
2、指事——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
上 本末倒置 亦(人的腋下)
象形字和指事字大多是独体字
3、会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
休 、武
4、形声——表示意义类属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组成
a.左形右声 河
b.右形左声 战
c。上形下声 翠
d。下形上声 勇
e。外形内声 固
f。内形外声 闻
**1.与形声字“翠”的结构类型相同的汉字是(D)。
A。盛 B。基 C。赢 D。空(上形下声)
**2.形声字的结构已于其他三个的是(C)
A。江 B。打 C。妆 (左形右声) D。他
**3.汉字“亦”的本义是“腋下”,其造字法为(B)
A。会意 B。指事(象形的基础上加了2个点 C。象形 D。形声
**4.下列汉字中造字法与其他都不相同的是(D)。
A。胡 B。脸 C。眼 D。眉(象形字)
**5.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选项是(D)
A。莫衷一式 B。断壁颓桓 C。招摇装骗 D。记忆犹新
*6.汉字“赢”可以拆分为( 5)个部件。
A。2 B。3 C。4 D.5
*7.独体字包括(A)
A。象形、指事 B。会意、形声 C。象形、会意 D。会意、指事
*8.文字起源于图画,和结绳没有直接关系。
*9.与拼音文字不同的是,汉字具有表意性,它的形体可以负载更多的文化音素。
*10.汉字的ji'e'gou单位是笔画、部件和整字。
一、汉字的结构——笔画
1.笔画组合
(1)相连:人
(2)相离:八
(3)相交:十
2.笔顺
(1)先内后外
(2)先外后里再封口
(3)点在上、左,就先写——义
(4)点在内、右上,就后写——叉
(5)左下包围结构的,先里后外——过
(6)缺口向右的,先上后里再左下——臣
汉字的结构——部件
偏旁、部首、部件
部件由笔画组合结合而成,是最小的相互离散的构字单位。
二、**造字法
1、象形
三、句法——句类
1.陈述句:肯定/否定
2、疑问:
是非:你是中国人么?
特指问:有疑问代词,谁要来?
选择问:
正反问:你来不来?
你们谁都要来吗?(是非)
**1.“我们班同学谁都想去吗?”这个文具属于(D)
A。特指问句 B。正反问句 C。选择问句 D。是非问句
**2.“谁说都没用”中的“谁”表示(B)
A。特指 B。任指 C。虚指 D。特别提示
句法——句型
1.单句:主谓句、非主谓句
主谓句: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名词谓语、主谓谓语
兼语句:最重要的是要有具有使令意义的动词性词语
连动句:由两个连续的动作构成,动作具有先后的顺序,不能颠倒
我们来上海看朋友
存现句:表示存在、出现和消失(地方+动词+什么)
“把”字句:
主语通过动作对动作的对象即“把”的比你与产生某种影响:移动位置,或发生某种变化等
注意:
(1)动作
(2)“把”的宾语是确定的,说话人和听话人都明确的
(3)能愿动词、否定副词放在“把”字之前
被动句:
无标志,有标志
**1.“国庆节我们去上海迪士尼玩了”这句话属于连动句式。
**2.兼语是由一个动宾词组和(C)套合而成。
A。偏正词组 B。兼语词组 C。主谓词组 D。动补词组
**3.属于存现句的是(B)。
A。有只鸟飞走了。 B、街上都是人 C。我们看电影来了 D。做饭给孩子们吃
**4“衣服洗干净了”是一个(A)。
A。被动句 B。主动句 C。兼语句 D。存现句
**5.句子“建议她尽早看心理医生”属于那种句式?(C)
A。被动 B。连动 C。兼语 D存现
**6.句子“这三个问题我们解决了两个”属于( D )。
A。名词谓语句 B。动词谓语句 C。形容词谓语句 D。主谓谓语句
**7.“他推开门走了出去”是(B)。
A。兼语句 B。连动句 C。
存现句 D。“把”字句
**8.“明天中秋节”是主谓关系的短语。
9.现代汉语中表示存在、出现、小时的句子一般叫存现句。
10.根据结构关系,单据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偏误分析:
11.你把我同学见面了没有?
“把”字句一般用于有处置义的句子中,动词后面需要有其他成分,“见面”后面无宾语,且“见面”的短语应为“和/跟+宾语+见面”
12.睡了一会儿,她突然被奇怪的声音醒了。
“被”字句中的动词应该能够带宾语,这个句子中的“醒”不能带宾语。不能直接用作谓语动词,只能做动词的补语。
13.对不起,我把你的衣服脏了。
形容词不能再“把”字句中做主要动词用,只做动词次的结果补语。句子中“脏”的前边应该加上另外的行为动词。
二、实词——实词
(三)形容词
(1)性质:
(2)状态
(四)区别词
分类作用,属性对立,成对出现
通常用“非”否定
(五)代词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活用:
1.虚指:不确定、不知道、说不出或无需说出
我听谁说过
2.任指:
谁都不认识
3.特指:
我们豪杰没见面了,一见面谁都不认识谁
(六)数词
分类:(1)基数词:
(2)序数词
(七)量词
(1)名量词
(2)动量词
(八)副词
作状语用,修饰名词、形容词
不:对现在或将来的事情加以否定。
没/没有:对过去的事情进行否定。
注意1:在一般的否定句中,不能出现“了”目标是变化的句子除外。
注意2:
不:是、知道、可以、应该
美:有、找到、看见、听懂
**1.形容词和副词的主要区别在于(C)
A。形容词可以作状语 B。形容词可以锈蚀动词 C。形容词可以做谓语 D。有的形容词可以重叠
**2.下列词语中和其他各项此类不同的是(D)
A。万能 B。野生 C。草本 D。金黄
**3.下列词语属于离合词的是(D)
a。发展 b。抢救 C。 美化 D。吃惊
4.“来来回回、唠唠叨叨”体现了动词重叠表示反复、时间长的作用。
*5.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一、词法——实词&虚词
实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有些可以重叠
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没有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不能重叠
(一)名词
分类:
(1)一般名词:
(2)时间名词:现在、刚才
(3)处所名词:
(4)方位名词:
(二)动词
1.分类:
(1)动作动词;
(2)心理动词
(3)存现动词
(4)判断动词
(5)能愿动词(助动词):可能、应该
(6)趋向动词 来、上来
2.特殊的动词:**离合词
见面 聊天 游泳
3.**动词重叠
唠唠叨叨
4.常见偏误:
(1)刚才我尝尝了你做的菜,真不错。
动词重叠后不能再加“了”、“过”
(2)我们正在讨论讨论问题呢,你过一会再打来吧
正在进行的动作一般不能用重叠形式
(3)我喜欢在床上躺躺着看电视。
做状语的动词或带补语的动词不能用重叠形式
三、词——演变
1.词义的扩大:
色:古义表示脸色,现在是颜色、色彩
河:古义指黄河,现在表示一切河流。
2.词义的缩小:
坟:古义指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地,今义是埋尸体的土堆,即坟墓
臭:古义是气味,今义是难闻的气味。
3.词义的转移
走:原指跑,现在表示行走
狱:案件、官司,现在表示监狱
注意:
(1)引申出多种意义
(2)易混淆:同音同形词
别离、别有一番滋味、别上校徽、别去了
**1.“臭”古义指气味,现在表示难闻的气味,这体现出了词义演变的词以缩小。
**2.“河”古义指黄河,现在表示一切河流,这体现除了词义演变的词义扩大。
*3.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构成同音词。
*4下列词语有同形同音词的是(c)
A。民 B。天 C.别 D。河
**5.“白纸黑字”中的“白和下面的(D)的“白”是同音同形词。
A。青天白日 B。白布大褂 C。白领阶层 D。白字先生
**6.“头戴一朵花”中的“花”和下面的(D)的“花”是同音词。
A。我喜欢带花的衣服 B。那人啊,一肚子的花花肠子。 C。这个花色的衣服最漂亮 D。他向来花钱不眨眼睛。
近义词的辨析:
(1)意义轻重不同。大多数是一个语素相同而另一个语素不同
轻视——藐视——蔑视——鄙视
(2)词义范围大小不同
木材(初加工)——木料(精加工)
(3)个体与集体不同。如:书籍——书
(4)搭配对象不同。如:交换——交流
(5)色彩义有差别。如:后果——结果——成果 陪——陪同 见面——会晤
(6)语法义不同》如:忽然——突然(可做定义)
**1.词语“脑袋”和“头颅”的主要差异在于(C)
A。感情色彩 B。词义侧重点 C。语体色彩 D。词义轻重
**2.“谦虚”和“虚伪”的区别是(D)
A。语义轻重不同 B。语体色彩不同 C。范围大小不同 D。感情色彩不同
**3.词语“陪”和“陪同”的区别是(C)
A。引申色彩 B。感情色彩 C。语体色彩 D。形象色彩
**4.从词义构成上讲,汉语词“肥”与“胖”的区别在于搭配对象的不同。
*5.请举例说明“突然”与“忽然“两个词语的不同
**偏误分析:
1.我具有一双意大利的皮鞋。
2.我们班拥有八个国家的同学
3.我们帮助了他,他一连对我们说“谢谢!”
4.他现在始终了解我们的好心。
5.不管后果好坏,他只要尽力去做就不会遭到别人的批评。
“后果”是褒义词,不能跟“好坏”搭配
**偏析分析:
1.我具有一双意大利皮鞋。“具有”的宾语是抽象的词语,如“特点、特色、风格、优势”等
2.我们班拥有八个国家的同学。
“拥有”的宾语一般是抽象而又重要或重大的失误,或者是数量比较多的某一类事物,如“力量、权力、几十所著名学校、。。。。。。平方公里的土地。
3.我们帮助了他,他一连对我们说“谢谢!”
“一连”在句子中强调动作持续的时间或发生的次数时,应遵循句式“。。。。。一连+动词+数量词+名词”。
4.他现在始终了解了我们的好心。
“始终”强调从开始到全过程,“终于”强调最后的结果,依照句义应用“终于5.不管后果好坏,他只要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