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迁移与负迁移
参考答案
正迁移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产生积极、促进的影响。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利用母语的正迁移来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有效性,如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可以利用汉英辅音音素的相似点练习来促进汉语学习。负迁移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产生阻碍性的影响。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是造成二语学习者产生偏误的一些原因。
汉字文化圈内外的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差别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曾经对许多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和东北亚地区的许多国家产生过 重要影响。这些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大量吸收中华文化的营养,从而形成了以汉字为代表特征的汉字 文化圈。汉字文化圈内外的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差别体现在汉字“字感”上,具体表现为: (1)汉字文化圈内学习者的“字感” 从学习汉语的角度讲,来自这些汉字文化圈的国家的学习者,由于他们在日常生活和文化教育过程中 ,或多或少地会接触甚至使用一些汉字,因此他们对汉字起码是不陌生的,有的还会有一种亲近感,甚至有 一定的汉字认读和书写基础。尽管这些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在汉字学习过程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 们所表现出来的汉字优势却是客观的。这种优势归结起来就是他们的汉字“字感”比那些非汉字文化圈的学 习者要好得多。 (2)汉字文化圈外学习者的“字感” 那些非汉字文化圈的母语文字为拼音文字的学习者,初学汉字首先遇到的是汉字认知上的挑战。这种挑 战主要体现在: ①表现在视觉系统上,要让眼睛习惯对“点、横、竖、撇、捺”的组合表示意义的方式的辨认,从而在字义 和字形之间建立一种联系。 ②表现在训练视觉记忆对这些字符的储存上。 ③表现在手眼运动配合对字符的再现上,即从对一维空间的线性结构记音符号的认知,转变为对二维空间的 方块结构表义符号的认知。事实证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初学汉字时,把汉字看成一种艺术,看成一幅 很难懂的画儿,看成奇形怪状的图案,看成是线条的谜。因此,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在汉字学习过程中 ,必然会表现出与中国人和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截然不同的认知特点。这是对外汉语教学者在汉字教学中必 须清楚意识到的问题。
请举例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解释的方法(至少三种)。
参考答案
词汇语言表达的前提,词汇知识是语言使用者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教学是语言教 学的一个重要基础,大部分课堂教学都是建立在词汇教学基础之上的。它主要涉及词汇量的控制、词的选择 、词义解释、词汇练习方式等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解释的方法举例如下: (1)以旧词释新词 用学生已学过的汉语词汇来解释新词。用学过的汉语词汇释义,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母语翻译的局限 、正确的理解词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而且对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词语也是非常 有效。例如,讲新词“恰巧”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同义词“正好”来释义。 (2)根据语素推测词义 教师在教授新词时,应当引导学生对新词中学过的词义进行回顾,并根据旧语素的意义来推测新词的意 义。比如,学习“服装店”一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店”是已经学过的语素,是“商店”的意思,“服装 店”就是卖服装的商店。利用旧语素来教授新词,可以培养学生根据语素的意义推测词义的能力,对于提高 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很有帮助。 (3)近义词比较 通过对词义相近的词(通常是借助学过的词引进新词)的比较分析来向学生讲清它们的共性和个性。教 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①词义的细微差别:比如“保护”和“保卫”。 ②词义的色彩:比如“成果”和“后果”。 ③词的用法:比如“或者”和“还是”。 (4)例句释义 例句释义是把词放到具体的例句中解释。教师可以直接给学生几个例句,让学生通过例句结合具体的语 境来体会词义。比如,“难怪”一词,教师可以举出几个例句: ①难怪两个星期没看成他,他回老家了。 ②难怪教室里这么冷,原来没有暖气了。
简述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对比分析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如下: (1)通过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总结出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干扰规律,可以预测哪些语言现象会在外语学习中对学生造成困难,困难的程度如何,并对学生已经出现的偏误加以分析和解释。 (2)对比分析可利用母语或媒介语。在教材编写和教师备课中进行语言对比分析,以确定教学重点;同时,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少量地用母语或媒介语进行难点讲解,但应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 (3)对比分析更易对教材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初步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并按难易程度对教材内容进行编排,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易于接受。通过两两比较而得出的次序,得到的评估更可靠和有效。
言语行为理论
参考答案
言语行为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末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的,理论内容是:语言不仅是描写、陈述和说明客观世界,提供信息,而且人们说出话语也是一种行为。奥斯汀将言语同时进行的行为概括为三种:①言内行为,指说话人通过发声把这句话说出来,它所直接表达的字面的意思;②言外行为,指通过这句话来表达隐含的真正意图,即言外之意;③言后行为,指这句话对听话人所产生的影响。
你认为应该如何对第二语言教材进行分类,为什么?
参考答案
就国内外第二语言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课程设置大致可以分为技能类课程和知识类课程两大类 ,前者又可以分为一般技能课和特殊技能课;后者又可以分为语言知识课和文化知识课。这样,可以考虑把 第二语言教材具体分为以下四类: (1)语言技能类教材:包括综合技能训练和专项技能训练教材。前者又可分为精读类教材和读写、听说 类教材;后者包括日语、听力、阅读、写作、翻译类教材,等等。 (2)语言知识类教材:如汉语语音、语汇、语法、汉字,以及汉语概论、古代汉语、汉语书面语等方面 的教材,等等。 (3)文化知识类教材:如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艺术,以及国情介绍之类的教材。 (4)特殊用途语言教材:如商贸汉语、医用汉语、旅游汉语、外交汉语、工程汉语、科技汉语教材等。
简述我国对外汉语教材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并任举一本你所知道的汉语教材进行评。
参考答案
(1)我国对外汉语教材发展的历史 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和建设走过了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结构法教材时期和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 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教材时期,现在正跨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时期。 ①结构法教材时期(50~70年代) 对教材编写进行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1950年第一批东欧留学生来华,对外汉语教学的 教材编写也随之开始。1958年,邓懿等编写的《汉语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正 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70年代正式出版的教材有商务印书馆的《基础汉语》和《汉语课本》。到21世纪初 ,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已有数百种,其中占绝大多数的是各类初中级教材。 ②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教材时期(80~9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教材编写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不断深入,出现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使用较广、影 响较大的基础汉语教材主要有李培元等编写的《基础汉语课本》和刘珣等编写的《实用汉语课本》以及鲁健 骥等编写的《初级汉语课本》。 (2)我国对外汉语教材发展的现状 ①迄今为止,中国大陆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已有四五百种,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内教学的需要。在教材研究方 面,仅在主要专业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的论文集上发表的有关教材研究的论文就有二百余篇,还有数十种对 外汉语教学专著中论及教材编写问题。 ②对外汉语教材建设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a. 教材的质量和品种不能很好满足教学的需要; b. 缺乏基础研究,影响到教材的科学性; c. 教学法的大胆探索不够,教材缺乏多样化; d. 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不够。 (3)评述:刘珣《实用汉语课本》 ①刘珣等编写的《实用汉语课本》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专供国外使用的基础汉语教材。 ②该教材以句型、功能、结构相结合为教材编写原则,试图通过句型训练、功能项目替换练习、语法分析等 综合训练,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③教材注意到从实际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接近生活真实的语言环境,有意识地介绍了文化背景知识,语法注 释较多地结合了汉外对比和语言交际功能。 ④教材最早吸收了功能法的长处,探索了结构、功能和情景相结合的编写路子。 ⑤《实用汉语课本》代表了到那时为止的综合教材的最高水平,而且为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做出了贡献。
简述语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参考答案
语法是语言音义结合的各个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 重要作用。 (1)语法教学服务于学生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法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理解语法规则进而理解目的语本身,并运用语法规则在交际中进行 正确的表达,所以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对获得语言能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是语法教学不是目的,而 是手段,语法教学要为培养学生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服务。 (2)语义关系及其表达方式的教学是语法教学的关键 人们学习和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和掌握两种语言的对应关系的过程,即学习和掌握目的 语中的一种形式所表示的意思,相当于第一语言中什么形式所表示的意思;第一语言中的某个意思,在目的 语中用什么形式表示。这里所说的“意思”即语义关系。如果说不同的语言有大量的共性,这种共性首先表 现在语义关系方面,只是同一种语义关系的表达方式不同。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各 种语义关系并掌握相应的表达方式,抓住了语义关系及其表达方式的教学,就是抓住了语法教学的关键。 (3)语法对语言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对获得言语能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语言,尤其是学习第二语言 ,不学习语法是根本不行的。语法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正确运用语言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语法教学可以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现象、表达思想感情,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尽可能的少出偏差,少走弯路,从整体 上提高第二语言学习的效率。
简述语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参考答案
语法是语言音义结合的各个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 重要作用。 (1)语法教学服务于学生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法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理解语法规则进而理解目的语本身,并运用语法规则在交际中进行 正确的表达,所以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对获得语言能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是语法教学不是目的,而 是手段,语法教学要为培养学生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服务。 (2)语义关系及其表达方式的教学是语法教学的关键 人们学习和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和掌握两种语言的对应关系的过程,即学习和掌握目的 语中的一种形式所表示的意思,相当于第一语言中什么形式所表示的意思;第一语言中的某个意思,在目的 语中用什么形式表示。这里所说的“意思”即语义关系。如果说不同的语言有大量的共性,这种共性首先表 现在语义关系方面,只是同一种语义关系的表达方式不同。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各 种语义关系并掌握相应的表达方式,抓住了语义关系及其表达方式的教学,就是抓住了语法教学的关键。 (3)语法对语言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对获得言语能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语言,尤其是学习第二语言 ,不学习语法是根本不行的。语法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正确运用语言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语法教学可以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现象、表达思想感情,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尽可能的少出偏差,少走弯路,从整体 上提高第二语言学习的效率。
什么是教学技巧?
参考答案
(1)教学技巧的含义 教学技巧是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又称作课堂教学技巧。它受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制 约,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充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 (2)教学技巧的内容 ①备课与写教案 高超的教学技巧决不能靠即兴式的临场发挥,而是要靠不断探索、长期积累和充分准备。充分准备要从 备课开始,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②课堂组织管理 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主导的辩证关系,主要包括: a. 排除心理障碍,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b.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驾驭课堂。 c. 稳定课堂秩序。 ③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是指第二语言教师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对该语言的非母语学习者在课堂教学和课外交往中 有意识使用的目的语系统的变体。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应当注意: a. 不论语音、词汇、语法或汉字,都应准确、规范,不允许有错误存在。 b. 教师的语言有朗读、讲解、对话、指令和提问。教师的语言应简练,避免长篇大论的讲解,把尽可能多的 时间留给学习者。 c. 除了语音操练或新词语教学以外,无论课堂或课外交际,语速都应正常或接近正常,避免夸张。 d. 选词用句浅显易懂,随着学生程度的提高应逐渐增加语法的难度和词汇的多样化。 e. 课堂中使用的语言要有意识地重现已学过的句型和词汇。 f. 尽量运用目的语与学习者沟通,避免语言转换或夹杂学生的母语或媒介语。 g. 克服口头禅或过多重复、啰嗦等其他不良语言习惯。 ④教师的提问 教师的提问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习的主动性。问答是语言交际中最常用的会 话形式,有利于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同时问答方式又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 ⑤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除了帮助学生理解并记笔记外,还可以使课堂教学纲目清楚,更具条 理性,也可以突出重点引起学生的注意。板书应当注意: a. 汉字一定要正确、规范。 b. 板书要很好地设计。 c. 板书要鲜明、醒目,适当运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 (3)教学技巧的特点 教学技巧具有灵活性、创造性、多样性、服务性、操作性和可控性等特点。
参考答案
语言功能论是由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提出来的。他主张从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研究儿童语言的发展。认为儿童习得语言是为了学会如何表达意思,如何用语言做事、进行交际,因此更为重要的是掌握语言的语义体系和语用体系。语言功能论的合理部分在于功能论触及到语言的核心——语言的交际功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说明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且该理论影响到功能法教学流派的形成。但是该理论着重阐述儿童对语言意义和功能的掌握,而对语言结构的发展则论述不多。
参考答案
语言功能论是由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提出来的。他主张从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研究儿童语言的发展。认为儿童习得语言是为了学会如何表达意思,如何用语言做事、进行交际,因此更为重要的是掌握语言的语义体系和语用体系。语言功能论的合理部分在于功能论触及到语言的核心——语言的交际功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说明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且该理论影响到功能法教学流派的形成。但是该理论着重阐述儿童对语言意义和功能的掌握,而对语言结构的发展则论述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