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视频网课

国际中文教师高清网课
(1 reviews)
Price ¥999.00
Product Description
The course is belong to国际中文教师基础入门课程please enroll to learn

七、儿童习得母语的理论

1、刺激——反应论

理论:语言不是先天得到的,是后天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获得。

2、先天伦

理论:语言习得机制

3、认知论

理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天生的心理认知能力与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了语言的发展。

八、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

1、**偏误分析

理论: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与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

(1)学生偏误的来源

1.1母语的负迁移

1.2目的与泛化

1.3文化音素的负迁移

1.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1.5学习环境的影响

(2)教师对待学生语言偏误的态度

2.1偏误不可避免

2.2不要过分紧张,有错必纠

2.3不能听之任之,防止化石化

2.4通过目的语和母语的对比,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偏误。

 

2.中介语

理论: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会形成一种既不同于母语也有别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向目的语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

 

*1.按照先后顺序可以把一个人所习得、掌握的语言划分为(B).

A.母语和外语   B。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C。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  D。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2.“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天生的心理认知能力与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属于(  D)

A。先天伦    B。功能论   C。反映论   D。认知论

 

**3.学习者把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第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了偏误,称为(B)

A。母语知识的负迁移   B。目的语知识的泛化   C。学习环境的影响    D。文化负迁移

 

**4.对初学者来说,大多数偏误产生的原因是(A  )。

A。母语负迁移   B。过度泛化    C。学习策略影响   D。文化因素负迁移

**5.通常把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语言系统称为(  )。

A。中介语   B。过渡语    C。媒介语   D。洋泾浜语

[Full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