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堂教学技巧及课堂管理(2)
中文老师是语言老师,与其说是语言老师,其实更准确地说是语言教练。
(3)互动 Interactive
1.开口率
2.教师简化语言
3.等待学生的沉默
网络课堂教学技巧及课堂管理(2)
中文老师是语言老师,与其说是语言老师,其实更准确地说是语言教练。
(3)互动 Interactive
1.开口率
2.教师简化语言
3.等待学生的沉默
二、**造字法
1、象形 —— 摹拟事物的外部形状。人、口、手、日、月、水、火
2、指事 —— 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上、下、本、刃、亦
象形字和指事字大多数是独体字。
3、会意 ——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
休、武、明、森
4、形声 —— 表示意义类属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组成
a.左形右声 河 晴
b.右形左声 切 战
c.上形下声 石 卒
d.下形上声 勇 盛
e.外形内声 固 匣
f. 内形外声 闻 问
会意和形声字多为合体字。
真题:
**1.与形声字“翠”的结构类型相同的汉字是(D)。
A.盛 B.基 C. 赢 D.空
**2.形声字的结构异于其他三个的是(C)。
A江 B.打 C.妆 D.他
**3.汉字“亦”的本义是“腋下”,其造字法为( B)。
A.会意 B.指事 C.象形 D. 形声
**4.下列汉字中造字法与其他都不相同的是(D )。
A. 胡 B.脸 C.眼 D. 眉
**5.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选项是(D)。
A.莫衷一式 B.断壁颓桓 C.招摇装骗 D.记忆犹新
*6.汉字“赢”可以拆分为(D)个部件。
A.2 B. 3 C.4 D.5
*7.独体字包括(A)。
A.象形、指事 B.会意、形声 C.象形、会意D.会意、指事
*8.文字起源于(图画),和结绳没有直接关系。
*9.与拼音文字不同的是,汉字具有(表意)性,它的形体可以负载更多的文化音素。
*10.汉字的结构单位是笔画、(部件)和整字。
现代汉语语音的“三性”:
1、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2、生理属性
3、社会属性
音素 元音 辅音
跨文化
包容 欣赏 缓解冲击 提高效能
跨文化就是指与本名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
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跨文化交际:丝绸之路、印度佛教的传入、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列强入侵、东学西渐
学习跨文化交际学的目的:促进理解与包容;提升沟通能力;增强文化适应能力;丰富个人文化视野;推动全球化发展
跨文化交际学什么:多学科,如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
文化理论与模式 语言与非语言交流 价值观与信仰 跨文化沟通策略 文化适应与融入 跨文化商务与职场交流 教育与培训中的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媒体与传播
1、汉民族
北京语音 北方话 现代白话文著作
交际工具 全国通用
2、音义结合 语音 语义 词汇 语法
交际工具 稳固性 民族性
3、口语 书面语
4、
5、文学语言既有书面语形式,也有口语形式
6、全体成员 局部地区
北方方言
北京语音 北方话 现代白话文著作
7、现代汉语方言
七大方言
8、现代汉语特点:语音方面(没复辅音、元音占优势、音节整齐简介、有声调);词汇方面(单音节语速多、双音节词占优势;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同音语素多) ;语法方面(语法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词和短语结构原则基本一致;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量词和语气词很丰富)
9、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
丝绸之路
印度佛教的传入
鉴真东渡
郑和下西洋
列强入侵
东学西渐
1、现代汉语:以北京语言为标准语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
3、现代汉语的形式:口语和书面
4、文学语言和文学艺术语言:
(1)区别:文学语言: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文学艺术语言是文艺作品表达手段的总体;
(2)联系:文学语言的内涵与功能较文学作用的语言广泛丰富的多。
5、现代汉语方言
(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
华北,东北方言
西北方言:陕西,陕西,甘肃、新疆
西南方言:四川,云南,贵州
江淮方言:长江以北,安徽
(2)吴方言:上海,江苏长江以南,不包括镇江,浙江小部分地区,主要代表是苏州话
(3)湘方言:长沙大部分地区
(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江西大部分地区使用
(5)客家方言:梅县话为代表
(6)闽方言:福建,海南,潮汕,广西,台湾大部分地区
(7)粤方言:广东话为代表,香港,澳门
一、概述
1.汉语——汉民族
2.标准音——北京语音;
基础方言——北方话;
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白话文著作;
交际工具、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
2、语言
交际工具。
稳固性和民族性
3、汉语的形式
口语:一发即逝,难于流传久远
书面语:趋于严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文学语言又被称为”标准语“
4、文学语言和艺术语言
关键字:汉民族
标准音:北京语音
基础方言:北方话
普通话:以典型
基本流程:破冰——教学——活动——总结
教学课堂步骤:
1、词→短语→句子
2、示范引导→模仿操练→检验确定→检验确定→重复练习
3、适当纠错
(3)互动Interactive
1、开口率,教师教课和学生开口的时间比例要合理,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才能使课堂氛围活跃。
2、教师简化语言
3、等待学生的沉默,提出问题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1、保证网速,网络畅通。
2、保证光线充足,不要逆光。
3、衣着正式、职业。最好是纯色衣服,避免横条纹衣服。
4、进行对方是否能听到声音、检查网络是否正常。
5、背景整洁,不要过于家居化。可以使用虚拟背景。
1、带音法i-v u-v o-e sh-r
2、咬指法zh、ch、sh、r
3、咬舌法an 、en、in
4、吹纸法:送气音&不送气音
还有运用母语、绕口令等等办法教学生发音。
半三声的变调:
三+三
三+一、二、三声
一的变调:
1、一+四→二声+四声 如:一个、一下、一阵
2、一+非四→四声+非四声如:一天、一生
3、V一(轻声)V:听一听、看一看、走一走
不的变调:
轻声的变调:
1、区别词义:莲子——帘子
2、区别词性:地道(名词,地下水道)——地道(形容词,标准、纯正)
儿化:
1、区别词义
2、区别词性
3、表示可爱、喜欢、亲切或者鄙视、轻蔑。
声母21个,
根1)据发声部位,分为7类:
双唇音——b、p、m、
唇齿音——f
舌尖前音——z、c、s
舌尖中音——d、t、n、l
舌尖后音——zh ch sh r
舌面音——j q x
舌根音——g、k、h
2)发音方法
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
塞音——b p d t g k
擦音—— f h x sh r s
塞擦音—— j q zh ch z c(考的较多 )
鼻音—— m n
边音—— l
根据发音时气流的强弱,塞音和塞擦音分为
送气音—— p t k q ch c 六个
不送气音—— b d g j zh z六个
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颤动:
清音—— b p f d t g k h j q x zh ch sh z c s
浊音—— m n l r
韵母39个,分类
(1)单元音韵母 --发音时舌位和唇型都没有变化。
a、0、e、è、i、u、ü是舌面元音,-i(前)、-i(后)是舌尖元音,er是卷舌元音。
(2)复元音韵母 -- 元音+元音
ai、ei、ao、ou、ia、ie、ua、uo、üe、iao、iou、uai、uei十三个复元音韵母。(前响、后响、中响)
(3)鼻韵母 -- 元音+鼻音韵尾
前鼻音韵母:an、ian、uan、üan、en、in、uen、ün。
后鼻音韵母: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现代汉语语音“三性“
4、跨文化沟通的目的:
1.促进理解与包容(减少因文化误解而产生的偏见和歧视,构建和谐多元的社会)
2.提升沟通能力(根据对方文化特点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
3.增加文化适应能力(能够更快地融入当地文化)
4.丰富个人的文化视野(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
5.推动全球化发展
人类学,心理学和传播学
学习时间先后顺序:
第一语言——粤语
第二语言——汉语
国别:中国
母语:汉语
外语:英语
**第二语言教学法
1、语法翻译法
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方法。关键词:系统语法教学知识,依靠母语,通过翻译,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
2、直接法
关键词:以口语教学为基础,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不依赖母语、不用翻译,句子为教学单位。
代表人物:贝力子
3、听说法(军队法)
关键词: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特殊的时代背景)代表人物有:布隆菲尔德、弗里斯、拉多
4、全身反应法
关键词: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最早用于移民儿童英语教学。
代表人物:阿舍儿
5、暗示法
关键词:通过暗示,激发高度学习的动机并创造最佳学习条件,让学习者在放松又注意力集中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有效学习。
代表人物:罗扎诺夫
6、交际法
关键词: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
代表人物:威尔金斯
7、任务法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设计有明确活动、学生用目的语通过 协商、讨论
代表人物:伯拉胡
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
四、教材编选
原则 ** 教材
1、针对性 《汉语口语速成》
2、实用性 《汉语会话301句》
3、科学性 《新实用汉语课本》
4、趣味性
5、系统性
五、语言测试
1、水平测试(HSK)
2、成绩测试(期中期末)
3、诊断测试(随堂听写)
4、潜能测试
六、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
4、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
5、精讲多练
6、以句子和说话为重点,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综合教学原则。
7、听说读写全面要求
8、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对比分析,课堂严格孔氏使用母语或媒介语。
9、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
10、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原则。
**造字法
1、象形——摹拟事物的外部形状。人、口、手、日、月、水、火
2、指事——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上、下、本、刃、亦……
以上大多为独体字。
3、会意字——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联系关系合成。
休、武、明、森
4、形声——表示意义类属的形旁和表示读音得声旁组成
a、左形右声 河、晴
b、右声左形 切、战
c、上形下声 爸、翠
d、下形上声 勇、盛
e、外形内声 固、匣
F、内形外声 闻、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