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h
chh
一.现代话语语音的三性
1.物理属性
音高:汉语的声调,语调
音强:汉语普通话的轻声
音长:英语中的sheep,ship,汉语无关
音色:不同的声母,韵母
2.生理属性
3.社会属性
书在英语中是BOOK,法语是livre,汉语中是书。
二、因素、元音、辅音
1.音素:分元音(母音)和辅音(子音)两大类
2.元音(母音)气流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如a,o,e,i,u等,现代汉语普通话有10个元音音素
3.辅音(子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如b,p,m,f,d,k,zh,s等,现代汉语普通话有22个辅音音素。
1.什么是跨文化交流
2.跨文化交际学什么?
一、文化理论:
价值观与信仰
探究不同文化、核心价关系。价值观,如家庭观念、宗教信仰、道德准则、社会规范等。
研究价值观如何影响人们的决策、行为和社会关系,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个人成就被高度重视,而在另一些文化中,集体利益优先于个人成就。
二、文化适应与融入文化
了解文化适应的阶段和挑战,以及应对文化休克的策略。
研究如何在教育环境中促进多远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跨文化商务与职场交流
四、教育与培训中的跨文化交际: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五、跨文化媒体与传播
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运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答案蕴含在问题中
韵母:39个
单元音韵母:a、o、e、i、u、ü、i、er
复元音韵母:13个
ai、ei、ao、ou、ia、ie、ua、uo、üe、iao、iou、uai
鼻韵母:
前鼻韵母:an、ian、uan、üan、en、in、uen、ün
后鼻韵母: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韵母结构:韵头+韵腹+韵尾
韵头:可有成分,i、u、ü
韵腹:必有成分,元音
韵尾:i、u、n、ng
声母:21个-发音部位
双唇音——b、p、m
唇齿音---f
舌尖前音-z、c、s
舌尖中音-d、t、n、l
舌尖后音-zh、ch、sh、r
舌面音-j、q、x
舌根音-g、k、h。
按照发音方法: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不同方式
塞音-b、p、d、t、g、k
擦音-f、h、x、sh、r、s
塞擦音-j、q、zh、ch、z、c
鼻音-m、n
边音-l
根据发音时呼出气流的强弱:
送气音:p、t、k、q、ch、c
不送气音:b、d、g、j、zh、z
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颤动:
清音;b p f d t g k j q x zh ch sh z c s
浊音:m、n、l、r
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语言-符号系统
语音为物质外壳,语义为意义内容,词汇为建筑材料,词汇为组织规律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交际工具,是思维与信息传递工具,是人类保持认识的载体。
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10个单元音,13个复辅音,有声调。
词根复合法
单音节、双音节
同意语素多。
语序和虚词
词、短语、句子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1.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根本缺陷在于
难以提供真实的交际情境
2、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过程模式包括 (传授式)、活动式、发现式、发展式
3、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的简称,所以它(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 教学)
4.按照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多项选择属于(分立式)测试
5.下列不属于教学方法组合的是(程序教学)
6.按照语言结构的难易程度来编排教学内容及其顺序,同时又考虑到结构所表达的功能,这类教材属于(结构-功能型)的教材
7.主要评估教材使用者和使用环境的适用性称为(外部评估)
8.学科研究的具体方法中,(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也是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9.完全按照字、词和语法等语言项目为纲编写的教材属于(结构)型教材。
10.教学过程是有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1.韩礼德提出的是(语言功能论)
12.第一次自觉把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作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使第二语言教学建立在更为坚固的科学基础上的语言教学法流派是(听说法)
13.操作条件反射是由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
14.从评分的角度来看,作为是属于(主观性试题)
15.检查学习者在某一教学阶段是否掌握了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测试叫作(成绩)测试
16.在语音训练中采取措施提高学习者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克服学习者在发音上的心理障碍。这是坚持了(情感激励原则)
17.先天论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
18.主张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第二语言教学过程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直接法)
19.主要评估该教材是否达到了编写者本身的设计的目标,这是(实然性评估)
20.(可塑性)不属宇中介语的特征
21.暗示法强调正确的暗示,主要采用的手段是(稚化和威信)
22.(成段表达)是口头表达能力的主要内容
23.下面哪一点不是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理论性)
24.阅读写作运算等技能主要是(心智技能)
25.要教规范通用的语言,这属于教材编撰的(科学性)原则
26.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
27.你每天几点睡觉?这样的提问方式是属于(封闭型提问)
28.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是语言要素的教学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其中语言要素指的是(语音、词汇、语法)
29.要测量听力理解能力,却采用笔头回答问题的方法,说的是测验的(信度)问题
30.转换生成学派所提的语言能力指的是(人们内化了的语言规则体系)
31.学习者正在学习和理解、但尚未掌握止的语的规则和系统,这时出现较多的偏误属于)前系统偏误)
32.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从(试题的题型角度)
33.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
34.一个留学生在口语中常用 *寒舍 高见 贵国“听起来不够得体,原因在于他对中文的(语用文化)
35.1987年,北京语言学院创办了以外国学生为主要阅读对象的刊物(学汉语)
36.语言交际能力中,最核心的能力是(社会语言能力)
37.语言测试的质量评估,可以从有效性,可告性,区分性和可行性及(反馈作用)几个方面进行。
38.听说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心理学)
39.主张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的教学法是(认知法)
40.第二语言教学中通常所谓的”听说读写“指的是四种(语言技能)
41.语言是一种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 等要素的(系统)
42.下列学术 派别不属于心理学流派的是(实用主义学派)
43.下面哪一项不是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应该具备的(较快的语速)
44.在词语教学中,话语连接法比较 适用于用来进行(关联词语的教学)
45.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是(语言教学与研究),该刊物为季刊
46.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听说法)
词的意义:理性义、色彩义、引申义、比喻义
三性: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小朋友坐不住,要中间活动活动
(3)互动 Interactive
1.开口率
2.教师简化语言
3.等待学生的沉默(让学生多说话)
七、儿童习得母语的理论
1、刺激——反应论
理论:语言不是先天得到的,是后天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获得。
2、先天伦
理论:语言习得机制
3、认知论
理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天生的心理认知能力与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了语言的发展。
八、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
1、**偏误分析
理论: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与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
(1)学生偏误的来源
1.1母语的负迁移
1.2目的与泛化
1.3文化音素的负迁移
1.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1.5学习环境的影响
(2)教师对待学生语言偏误的态度
2.1偏误不可避免
2.2不要过分紧张,有错必纠
2.3不能听之任之,防止化石化
2.4通过目的语和母语的对比,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偏误。
2.中介语
理论: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会形成一种既不同于母语也有别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向目的语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
*1.按照先后顺序可以把一个人所习得、掌握的语言划分为(B).
A.母语和外语 B。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C。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 D。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2.“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天生的心理认知能力与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属于( D)
A。先天伦 B。功能论 C。反映论 D。认知论
**3.学习者把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第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了偏误,称为(B)
A。母语知识的负迁移 B。目的语知识的泛化 C。学习环境的影响 D。文化负迁移
**4.对初学者来说,大多数偏误产生的原因是(A )。
A。母语负迁移 B。过度泛化 C。学习策略影响 D。文化因素负迁移
**5.通常把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语言系统称为( )。
A。中介语 B。过渡语 C。媒介语 D。洋泾浜语
三、句法——复句
2、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补包含的分句组成。
(1)选择复句:与其。。。。。。不如。。。。
(2)因果复句:既然。。。。。。就。。。。。。
(3)假设复句:假如/如果。。。。。。就。。。。
即使。。。。。。也。。。。。。
(4)条件复句:只要。。。。。。就。。。。。。
只有。。。。。。才。。。。。。
*1。“如果这个人掌握较大的权力,就可能祸国殃民。”属于什么复句?(C)
A。因果 B。条件 C。假设 D。承接
**2.“与其在这里一直等,还不如我们过去找他。”这句话是( B)复句。
A。并列 B选择 C递进 D。转折
** 3.“既然不想去就别去了。”是因果复句。
三、句法——**补语
1.结果补语
做完作业、听见声音、学会唱京剧、打开书、写对了。
*注意:否定——没+动词+补语
没做完、没听见、没学会、没打开、没写对
2.可能补语
看得见、打得开、搬得动、爬得上去
*注意:否定——动词+不+补语
看不见、打不开、搬不动、爬不上去
3、情态补语
动作、性状呈现出来的情态
他跑的很快
*注意:否定——动词+得+不+补语
他跑的不快
4.程度补语
没有否定式。
“极、很”
**1.短语“去不了”中的“不了”是( A)。
A。可能补语 B。趋向补语 C。情态补语 D。成都补语
**2.“累得要命”中的“要命”是(D)
A。可能补语 B。趋向补语 C。时量补语 D。成都补语
**3.“吵得慌”中的“慌”是( D )。
A。结果补语 B。情态补语 C。可能补语 D。程度补语
**4.短语“没看见”中的“见”是( C)。
A。可能补语 B。趋向补语 C。结果补语 D。程度补语
**5.我那年考不上大学,心里非常难过。
过去式,汉语的可能补语一般表示动作的可能发生或可能结束。因此应该用结果补语的否定式,“没考上大学”
二、词法——虚词
(一)介词
引进时间、方向、处所、工具等
介宾短语:在桌子上、从昨天开始
作状语
(二)连词
和、跟、以及
换位后意义不一样的是介词
关联词
(三)助词
(1)**动态助词:着、了、过
(2)结构助词:的、地、得
(3)比况助词:似的、一般
(4)其他助词:给、连、们
了:过去式,放在最后
**注意1:X他去上海出差。
应该是:他去上海出差了
注意2:X我没进城了
“了”句变否定,动词前面应该用“没”,则“了”去掉
(2)动词后,动作的结束。如:小王买了一本书
(3)句末,已经发生的变化 如:雨停了
着:
(1)动词后,动作进行,常常与“正、在、正在。。。。。。”搭配
(2)动词后,事物的存在
(3)做状语的动词后,伴随的动作
过:
(1)过去的经历
*注意:
在连动句中,“过”也已ing该用在第二个动词或整个句子之后。
(2)动作的完成(实现)
**1.“你和我说不着!”这句话中“和”的词性是介词。
**2.“我没和她商量过。”这句话中“和”的词性是介词。
**3.“我没钱了”句子中的“了”表示(C)
A。过去 B。完成 C。变化 D。可能
*4.一下句子中“过”表示“动作实现”意义的是(B)
A。我没出过国 B。这个语法点我讲过了。
C。她明天过生日 D。我今天睡过头了
**偏误分析:
6.昨天玛丽没有跟我们一起去长城了。重复
7.上星期天小王去了历史博物馆。位置不对
在连动句中,第一个动词(多是“来、去、到”等)的后面不能用“了”,“了”应该放在第二个动词或句子之后。
8.这个星期我游泳过三次。
9.我以前也曾经在中学教着书。矛盾,
一、语素
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的基本结构单位。
如:人 家 马 徘徊 咖啡
二、词——结构
1、单纯词——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区别非语素
(1)**复合式:词根A+词根B,5种类型
并列式:朋友 道路
偏正式:火红 雪白 人流
支配式(动宾式):请客 失眠 提议
补充式:缩小 变成 搞活
陈述式:眼花 心痛 手软
(2)附加式
词缀A+词根B;词根A+词缀B
。。。头 木头
。。。化 现代化
第。。。
(3)重叠式:爸爸
**1.”沙哑“和”沙发“中“的”沙“(C)
A。都是语素 B。都不是语素 C。前者是语素后者不是语素 D。前者不是语素后者是语素
**2.下列是成词语素的是(D可以独立使用)
A。希 B。习 C。喜 D。戏
**3.”~头、阿~“中的”头“和”阿“是(B)。
A。不定位不成词语素 B。定位不成词语素 C。定位成词语素 D。不定位成词语素
*4.”参差“包含1个语素、1个词
**1.下面那个词不是合成词?(C)
A。爸爸 B。道路 C。吩咐 D。失眠
**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合成词的是(A)
A。安乃近 B。太空服 C。碰碰船 D。燕子矶
**3.”龟缩“一词的构词方式是(D)。
A。补充式 B。主谓式 C。单纯词 D。偏正式
**4.“套牢”一词的构词方式是(B)。
A。并列式 B。补充式 C。偏正式 D。主谓式
**5.与成语“祸国殃民”结构一致的词是()。
A。情同手足 B。血浓于水 C。大义凛然
D。劳民伤财
**6.“夜生活”的构成方式与下列哪项一致?(D)
A。房子大 B。听清楚 C。去上海 D。大房子
**7.从词的内部构造来看,“春秋”属于并列式合成词
**8.请举例分析一下合成词的构词方式:请客、变成、心疼。
请客:支配式 吸烟、理事、管家
变成:补充式 缩小 澄清
心疼:陈述式 目击 首肯 眼花
**9.为什么同属亲属称谓词,“爸爸、妈妈”等次属于合成词的重叠式,而“爷爷、奶奶”等词属于单纯的叠印式
合成词:两个语素构成,爸爸、妈妈可以单独念,意思不变
爷爷、奶奶拆分后的单独意思不一样
四、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流音变
1.上声的变调(客观题)
上声字的声调只有在但尼安或强调的时候才念原调(214),其他情况下则会变调。
(1)三+三→二+三
**1.下列划线汉字实际读音的调值都是35,其中原来不属于上声的是(D)
A。展览 B。雨伞 C。好久 D。没有
**2.”画画儿“中儿化韵的作用与下列哪项一致(B)。形容词变名词
A。小王儿 B。亮儿 C。今儿 D。事儿
*3.”不好“中的”不“应读(D)。
A。轻声 B。阴平 C。阳平 D。去声
*2.举例说明”一“的变调规律。
看一看
*什么是轻声?举例说明轻声的作用。
3.普通话声调(4个)——分类
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调值——五度标记法:55 35 214 51
**1.都是前响复韵母的一组词语(D)。
A展览 源泉 状况 B.加压 结业 雀跃
C.摔坏 水位 优秀 D 海带 配备 口头
**2.声调应该标在(D)。
A.介音上 B.韵头上 C。韵尾上 D。韵腹上
**3.下列四字成语的调类符合”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顺序是(C)。
A。五彩缤纷 B。蓬荜生辉 C。妻离子散 D。衣不蔽体
**4.下列各项,两个音节都是零声母的是(D)。
A。许久 B。 给力 C。唱歌 D。安慰
**5.zhuang(壮)这个音节由几个音素组成。4个;zh,u,a,ng
**6.下列哪个词拼音写法是错误的(C)。
A。飞跃feiyue B。杨柳yangliu C。雪球 xueqiu
**7.什么是从听觉上能够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片段。音节
三、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
2、普通话韵母(39)个——分类
(1)单元音韵母——发音时设为和唇形无变化
aoeiuV
(2)复元音韵母(十三个)——元音+元音
(前响)ai,ei,ao,ou,
(后响)ia,ie,ua,Ve,
(中响)iao,iou,uai,uei
(3)鼻韵母——元音+鼻音韵尾
前鼻音韵母:an,ian,uan,van,en,in,uen,vn
后鼻音韵母: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2.普通话韵母(39)
(1)韵头(可有成分)i\u\v
(2)韵腹发音最清晰响亮,是能是元音
(3)韵尾(可有成分)i,u,n,ng
根据声带振动
清音:bpfdtgkh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