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师基础入门课程 Scan the QR code to continue, the code will be expired in half an hour

(0Reviews)
Price: 999.00CNY

二、实词——实词

(三)形容词

(1)性质:

(2)状态

 

(四)区别词

分类作用,属性对立,成对出现

通常用“非”否定

 

(五)代词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活用:

1.虚指:不确定、不知道、说不出或无需说出

我听谁说过

2.任指:

谁都不认识

3.特指:

我们豪杰没见面了,一见面谁都不认识谁

(六)数词

分类:(1)基数词:

(2)序数词

(七)量词

(1)名量词

(2)动量词

 

(八)副词

作状语用,修饰名词、形容词

不:对现在或将来的事情加以否定。

没/没有:对过去的事情进行否定。

注意1:在一般的否定句中,不能出现“了”目标是变化的句子除外。

注意2:

不:是、知道、可以、应该

美:有、找到、看见、听懂

 

**1.形容词和副词的主要区别在于(C)

A。形容词可以作状语  B。形容词可以锈蚀动词    C。形容词可以做谓语  D。有的形容词可以重叠

 

**2.下列词语中和其他各项此类不同的是(D)

A。万能     B。野生      C。草本    D。金黄

 

**3.下列词语属于离合词的是(D)

a。发展      b。抢救     C。  美化    D。吃惊

 

4.“来来回回、唠唠叨叨”体现了动词重叠表示反复、时间长的作用。

*5.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Expand]

一、词法——实词&虚词

实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有些可以重叠

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没有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不能重叠

(一)名词

分类:

(1)一般名词:

(2)时间名词:现在、刚才

(3)处所名词:

(4)方位名词:

 

(二)动词

1.分类:

(1)动作动词;

(2)心理动词

(3)存现动词

(4)判断动词

(5)能愿动词(助动词):可能、应该

(6)趋向动词  来、上来

2.特殊的动词:**离合词

见面   聊天   游泳

3.**动词重叠

唠唠叨叨

 

4.常见偏误:

(1)刚才我尝尝了你做的菜,真不错。

  动词重叠后不能再加“了”、“过”

(2)我们正在讨论讨论问题呢,你过一会再打来吧

正在进行的动作一般不能用重叠形式

(3)我喜欢在床上躺躺着看电视。

做状语的动词或带补语的动词不能用重叠形式

[Expand]

三、词——演变

1.词义的扩大:

色:古义表示脸色,现在是颜色、色彩

河:古义指黄河,现在表示一切河流。

2.词义的缩小:

坟:古义指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地,今义是埋尸体的土堆,即坟墓

臭:古义是气味,今义是难闻的气味。

3.词义的转移

走:原指跑,现在表示行走

狱:案件、官司,现在表示监狱

注意:

(1)引申出多种意义

(2)易混淆:同音同形词

别离、别有一番滋味、别上校徽、别去了

 

 

**1.“臭”古义指气味,现在表示难闻的气味,这体现出了词义演变的词以缩小。

**2.“河”古义指黄河,现在表示一切河流,这体现除了词义演变的词义扩大。

*3.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构成同音词。

*4下列词语有同形同音词的是(c)

A。民   B。天     C.别       D。河

**5.“白纸黑字”中的“白和下面的(D)的“白”是同音同形词。

A。青天白日   B。白布大褂   C。白领阶层  D。白字先生

 

**6.“头戴一朵花”中的“花”和下面的(D)的“花”是同音词。

A。我喜欢带花的衣服    B。那人啊,一肚子的花花肠子。  C。这个花色的衣服最漂亮   D。他向来花钱不眨眼睛。

 

近义词的辨析:

(1)意义轻重不同。大多数是一个语素相同而另一个语素不同

轻视——藐视——蔑视——鄙视

 

(2)词义范围大小不同

木材(初加工)——木料(精加工)

(3)个体与集体不同。如:书籍——书

(4)搭配对象不同。如:交换——交流

(5)色彩义有差别。如:后果——结果——成果   陪——陪同    见面——会晤

(6)语法义不同》如:忽然——突然(可做定义)

**1.词语“脑袋”和“头颅”的主要差异在于(C)

A。感情色彩   B。词义侧重点   C。语体色彩  D。词义轻重

 

**2.“谦虚”和“虚伪”的区别是(D)

A。语义轻重不同   B。语体色彩不同   C。范围大小不同   D。感情色彩不同

 

**3.词语“陪”和“陪同”的区别是(C)

A。引申色彩    B。感情色彩    C。语体色彩    D。形象色彩

 

**4.从词义构成上讲,汉语词“肥”与“胖”的区别在于搭配对象的不同。

*5.请举例说明“突然”与“忽然“两个词语的不同

**偏误分析:

1.我具有一双意大利的皮鞋。

2.我们班拥有八个国家的同学

3.我们帮助了他,他一连对我们说“谢谢!”

4.他现在始终了解我们的好心。

5.不管后果好坏,他只要尽力去做就不会遭到别人的批评。

“后果”是褒义词,不能跟“好坏”搭配

**偏析分析:

1.我具有一双意大利皮鞋。“具有”的宾语是抽象的词语,如“特点、特色、风格、优势”等

2.我们班拥有八个国家的同学。

“拥有”的宾语一般是抽象而又重要或重大的失误,或者是数量比较多的某一类事物,如“力量、权力、几十所著名学校、。。。。。。平方公里的土地。

 

3.我们帮助了他,他一连对我们说“谢谢!”

“一连”在句子中强调动作持续的时间或发生的次数时,应遵循句式“。。。。。一连+动词+数量词+名词”。

 

4.他现在始终了解了我们的好心。

“始终”强调从开始到全过程,“终于”强调最后的结果,依照句义应用“终于5.不管后果好坏,他只要尽力

 

[Expand]

二、词——意义

1、理性义——此役中与表达概念相关意义部分

人:能够治理行走并制造工具的哺乳动物

潮汐:一年中的定期大潮

2、**色彩义——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体色彩——书面语

形象色彩——翠绿

3、*“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意义

深:

4.**比喻义——在本义的基础上出现的相似转义。

近视:  

包袱:

*“深”本义是“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

*1.“深”本义是“从表面到底或 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而”感情“深”是“深”的引申义。

**2.“云海、垂柳、绿洲、知了”这些词中体现的是词义的(B)

A。感情色彩   B。形象色彩   C。风格色彩  D。语体色彩

 

3.距离说明什么是词义的形象色彩

意思正确即可:

词义以生动、具体的形态、动态、颜色、声音等诉诸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此为词义的形象色彩。

例如:云海:描绘似大海一般无边并翻滚的云层

垂柳:描绘除了“万条垂下绿丝条”的动态景象

 

4.词语的意义包括基本义、引申义、与比喻义。请举1个具有比喻义的词语,并说明其基本义和比喻义。

孩子是爱情的结晶

[Expand]

三+三——二+三

[Expand]

水是四个音素 

[Expand]

五、常见纠音法

1、带音法:i——v     u——v        o——e    sh——r

2、咬指法 :zh     ch      sh    

3、咬舌法:   an    en     in

4、吹纸法:送气音&不送气音

 

**1.汉语里常有两个发音部位相近、发音方法相似的音,如o和e、i和u,sh和r等,教师在教授这些语音时刻使用带音法。

*在汉语语音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分清并纠正舌尖前音

咬指法

[Expand]

声母:21个

双唇音:b/p/m

唇齿音:f

舌尖前音:z/c/s

舌尖中音:d/t/n/l

舌尖后音:zh/ch/sh/r

舌面音:j/q/x

舌跟音:g/k/h

塞音:b/p/d/t/g/k

擦音:f/h/x/sh/r/s

塞擦音:j/q/zh/ch/z/c

鼻音:m/n

边音:l

送气音:p/t/k/q/ch/c

不送气音:b/d/g/j/zh/z

清音:b/p/f/d/t/k/h/j/q/x/zh/ch/sh/z/c/s

浊音:m/n/l/r

 

[Expand]

语音: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汉语中音长不起作用

 

 

[Expand]

跨文化:

包容并欣赏学习者的文化特性,是通过对异文化学习认知与理解实现的

缓解文化休克带来的巨大冲击,可以减轻精神压力提高工作效能。

跨文化:指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者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

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目的:促进理解与包容、提升沟通能力、增强文化适应能力、丰富个人的文化视野、推动全球化发展

[Expand]

现代汉语包含: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语言: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具有稳固性和名族性

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Expand]
35
名词作谓语限于说明日期、节气、职业、天气等,形式单一,且多是口语现代汉语中,名词只有在以下四种条件限制下才能充当谓语:①只能是肯定句,不能是否定句 ;②只能是短句,不能是长句;③只能是口语句式,不能是书面语句式;④限于说明时间、天气、籍贯、年 龄、容貌等的口语短句。

与四呼都能相拼的声母是nl 

[Expand]

 

1.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是《语言教学与研究》,该刊物为季刊。

2.情景法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于英国的一种以口语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强调通过有意义的情景进行目的语基本结构操练的教学法。强调在自然情景中教授语言是口语法的主要特点,也是五六十年代 该法由“口语法”称为“情景法”的原因。情景法在教学过程方面比早期的口语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语言学理论基础是英国的结构主义。

3.大脑两半球的分工为:右半球主管形象、知觉、空间等跟形象思维有关的活动,善于感知音乐、图形、整体性的映像和几何空间,为空间定向优势和情绪优势;左半球则主管抽象思维,主要是言语、概念和计算能力,为言语、思维优势和认知优势。

4.功能法又称交际法或功能-意念法,是以社会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注重培养交际能力的外语教学法,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功能法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5.“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6.教学与学习是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教学是面向学生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学生学 习知识的过程,狭义的“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有针对的语言训练,即教学与学习。汉语计算机辅助教 学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应用于课下辅助训练或自学。计算机用来进行语言训练在某些时候、某种程 度上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关键是能否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课件,并且要克服缺少面授教学的各种局限性。

7.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和谈虎色变属于条件反射,是建立在刺激-反应这一机制之上的,而叶公好龙不属于这一类型。

8.“迷箱”实验是指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为研究动物的学习即问题解决过程而进行的实验。通过这一实验,他证明了学习是一个渐进的、盲目尝试而逐步减少错误的过程,是建立情境(迷箱的内部结构)与正确反应(压踏板或拉绳而开门)之间的联结过程。他由此提出了学习的刺激-反应联结理论。

9.“发现学习论”是美国布鲁纳所倡导并发展起来的教学方法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目的不在于掌握琐碎的知识,而是在获取、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学习。

10.英国韩礼德提出了语言功能理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11. 行为主义学派创立于20世纪初期,是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其学习理论主要是联结论和刺激-反应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斯金纳等。格式塔学派是心理学重要流派之一,兴起于20世纪初的德国,由魏特海默、柯勒和考夫卡三位德国心理学家在研究似动现象的基础上创立。精神分析学派属于心理学派,是二十世纪初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创立的。实用主义学派属于教育学派,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

12.《老乞大》和《朴通事》是元末明初,即朝鲜李朝(公元1392~1910年)时期流行的两种汉语教科书,专供朝鲜人学汉语。

13.听说法是一种强调通过反复句型结构操练,来培养口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法。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论是该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听说法第一次自觉地把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作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使第二语言教学法建立在更为坚固的科学基础上,是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3.听说法是一种强调通过反复句型结构操练,来培养口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法。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论是该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听说法第一次自觉地把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作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使第二语言教学法建立在更为坚固的科学基础上,是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4.20世纪60年代乔姆斯基在其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提出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两个概念 。其中,“语言能力”是指语言规则内化的体系,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 。“语言表现”指人们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15.初级阶段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日常简单句,需要做词语的扩展搭配,将词语放到语法框架里组合成简单句,满足日常使用。

16.注重口语教学是直接法的主要观点之一,直接法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口语教学为基础,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连,不依赖于母语,不用翻译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

 

[Expand]

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研究人脑加工的内部机制和过程的心理学是认知心理学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认知活动

主张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的教学法是认知法

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

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Krashen)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其中最著名的有监控假说和(  )等。输入假说

(    )主张“发现学习”。认知法

《入门阶段》《英语初阶》是(    )的纲领性文件 功能法

强调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排斥机械性训练,主张“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法流派是 认知法

言语表达中枢是布罗卡区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注重理解,反对听说领先,容忍学生的语言错误。这种教学法 是 认知法

听力训练的任务是由( )提出来的吕必松

听说法的代表人物是弗里斯

元认知学习策略包括四个方面,计划、监控、评估、调节

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

《语言自迩集》的编写者是威妥玛

先天论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

 

 

 

 

 

 

 

 

[Expand]

辅音22个=声母21个+ng;

元音10个+双元音+“元音+辅音”=韵母39个

[Expand]

1.现代汉语语音的物理属性:

音高-声调、语调;

音强:轻声;

音长:和汉语无关;

音色:声母、韵母;

2.音素=10个元音(气流不受阻)+22个辅音(气流受阻)

[Exp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