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师-高清视频网课

VIP学员课程

高清视频课程
(1 reviews)
Price ¥11980.00
Product Description
The course is belong to国际中文教师丨尊享班please enroll to learn

3.4对句法结构及其意义的领会能力

3.5记忆储存能力

3.6捕捉主要信息能力(检索监听能力)

3.7精听:抓住细节提高精听能力(边听边记)

3.8联想和预测能力(联想猜测能力)

例,根据关联词猜测句意,如,

不但...而且...
不但不(没)...反而(反倒)...

例句1,我不但会说汉语,而且会说英语。

例句2,不但我会说汉语,而且她也会说汉语。

例句3我不但会说汉语,而且说得很好。

3.9快速反馈能力(听后模仿能力)

3.10概括总结能力(听完整篇文章,总结要点)

4、听力课的内容

5、听力课的教学环节

 

 
 

 

[Full Article]

1、两个转换,语言要素转换成言语交际技能

2、听力课性质和教学原则

A,听力课性质是输入(in put)0,说和写是输出(out put)

B,听力课的教学原则:

3、听力课的任务:

3.1辨音能力

3.2辨别语句重音和语调的能力(衣服洗得干净。)

分析1:重音在干净,干净是程度补语,表示洗的程度是干净;

例句,衣服洗得干净。(V得C的否定形式是V得不C,即衣服洗得不干净。)

分析2:重音在动词“洗”,表示通过洗的方式可能使衣服干净,干净是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可能补语。

例句,衣服洗得干净。(V得C的否定式是V不C,即衣服洗不干净。)

分析3:衣服洗干净了。(干净了是结果补语)

3.3听语调

A、我喜欢他?B、我喜欢他。

3.4听字调(声调)、词重音(词调)、句重音(句调)

词调(双音节读重轻、中重,三音节读中重轻、中轻重)、

句调(四个句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

语调(不同的语气)

 

 

[Full Article]

1、两个转换,语言要素转换成言语交际技能

2、听力课性质和教学原则

A,听力课性质是输入(in put),说和写是输出(out put)

B,听力课的教学原则:

 

[Full Article]

27、启发想象教学

27.1写下来、写出来

A,写下来(下来是通过一个动作使某个已知的事物停留或固定在某处)

例,写下来(写在某处,即固定在某处)

拍下来

B,写出来 (出来的本意从里到外,引申义是从无到有的变化)

例1,把纸造出来。(用各种原料造出纸,纸从无到有的变化)

27.2、想起来、想出来 

A,想起来(指找回或召回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记忆)(启发学生想象见到久违的朋友时所说的话)

例,我想起来了,你是某某。

B,想出来(指给孩子起名时用)

例,我想出来一个名字。

27.3、醒过来、晕过去(引申义强调人的状态变化,过来表示从不正常状态到时正常状(态; 过去表示从正常状态到不正常状态)

(启发学生想象喝醉前后的变化状态等)

A,醒过来(从不正常状态过渡到正常状态)

B,晕过去(从不正常过渡到正常状态)

27.4、出来(表通过某个动作识别或分辨清楚某人或某物,常通过听觉视觉嗅觉味觉或触觉等辨认,达到分辨清楚的目的,但并不一定直接看见某人或某物)

例,我看出来了,那是一条狗。

我听出来了,外面是一个女人。

我闻出来了,这是酒。

我吃出来了,这菜里有辣椒。

28、总结归纳教学

28.1,一连

 

 

28.2,“可”作动词、连词、副词

动词:你可去可不去。

连词:可他没有去。

连词:可...了

例,你可回来了。今天外边可热了。

副词:可+不(没)

例,那个地方我可没去过 。

副词:可+别(不要)

例,你可不要相信他的话。

副词:可+V动词+的+名词:(可指值得)

例,这家小店可买的东西真不少。

29、复句结构教学

29.1让步关系:

即使(即使、就算、就是、哪怕)...也...

即使(即使、就算、就是、哪怕)后的内容不一定会真实发生,也后面的内容一定会发生。

例,就算(哪怕)明天下雨,我也一定会来上课。

29.2条件关系:

无论(不管、不论)...都...

无论(不管、不论、?)后的内容不一定会真实发生,都后面的内容一定会发生

例,不管明天下多大的雨,我都会来上课。

29.3不是...就是...,不是...而是...,表选择关系的复句

不是...就是...,表选择关系,是二选一

例,他不是日本人就是韩国人。

不是..A.而是.B..,表否定一个肯定一个,否定A,肯定B

例,他不是日本人,而是韩国人。

是A...不是..B,表肯定一个否定一个,肯定A,否定B

例,他是日本人,不是韩国人。

29.4,宁可(宁肯、宁愿)...也不...,

宁可不...也要...(表取舍关系复句)

A,宁可A,也不B,指A和B都是说话人不喜欢的事情(不好的事情)

例,宁可睡觉,也不去看电影。(两个不喜欢的事情中,如果一定要选择,选稍微喜欢一点的睡觉)

 

B,宁可不A,也要B(指A和B是说话人喜欢的事情)

例句,宁可不睡觉,也要去看电影。(睡觉和看电影都喜欢,但为了看电影,放弃了睡觉)

举例,大卫看电影的两个场景。

 

 

 

 

[Full Article]

23、时点时间词、时段时间词

21.1时点时间词:一定用在状语的位置(即时间状语),放在动词前,形式是:

主语+时点时间词+动词 +宾语;

A,时点有大有小

例,我八点起床。我明天去长城。

B,大的时点时间词,可以放在句首

例,明年,我回国。

21.2时段时间词:一定用在动词后或句尾作补语;时段有长有短

例,我学了两年汉语 。

我睡了八个小时觉。我吃了两个小时饭。

A,如果是可持续的动作时,时段时间词(作的补语)放在动词后宾语前

例句,我吃了半个小时饭。(吃饭是可持续的动作)

我睡了八个小时觉。(睡觉是可持续的动作)

我学了两年汉语。(学习是可持续的动作)

B ,如果是可持续的动作时,时段时间词(作的补语)放在动词后宾语前; 但如果宾语是人称代词或是称谓性词语时,时段时间词(作的补语,即是时量补语)可以放在宾语后

例句,我等了你半个小时。(等是可持续的动词,你是人称代词)

咱们等小张一会儿。(小张是称谓性词)

C,如果是不可持续的动作时,时段时间词(作的补语)放在宾语后

例,我来北京两年了。(来是瞬间动作,是不可持续的)

例,他去上海半个月了。(去是不可持续的动作)

24、什么、怎么、哪

A,什么+名词

例,什么事,什么书

B,怎么+动词

例,怎么做,怎么吃

C,哪+量词+名词

例,哪本书,哪家酒店

25、情景设置教学:

25.1复合趋向补语(起来、下来\上去、上来)

A,“起来”多表向上向好的变化,由暗到明、由静到闹、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常与天气色彩声音体积水平等有关

例,亮起来,闹起来,大起来,高起来

B,“下来”多表向下向坏的变化,由明到暗、由闹到静、由大到小、由多到少、由高到低

例,静下来,声音低下来,暗下来

25.2,人家

A,人家(家是一声、阴平)指家庭(family)

例1,前面有灯火,说明有人家了。

例2,去探望一户人家。

B1,人家(家是轻声),不确定指哪户人家,是范指

例,人家行,你为什么不行?

B2,人家(家是轻声),确定指某人(或某几个人),表说话人明确知道某个(或某几个)人,

例,电脑是李老师的,下课后,我要把电脑还给人家。(人家明确指李老师)

C,人家(家是轻声),代指自己

C1,指年轻女性向男性撒娇用

例,人家喜欢嘛

C2,未成年的小朋友向长辈撒娇用

例,人家想要那个玩具嘛

26、我们、咱们、你们、他们

A、我们(不包括听话人)与你们 相对

例,

B,咱们(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你们)与他们 相对,多用在祈使句中

例,老师说“咱们下课休息一会儿吧”。(意思是老师和学生都休息)

 

 

 

[Full Article]

19.6、就、才(均是时间副词,表已经发生动作或事情;前面一定要有时间词;表示时间时,就和才的意思是完全相反的

A,就,表示动作或事情发生的早、快、顺利

例,今早我五点就起床了,你八点才起床。

B,才,表示动作或事情发生的晚,慢、不顺利(因强调的晚【慢、不顺利】的情况是截止到时目前的情况,不能加“了”)

例1,我两年前就来北京,你昨天才来。

例2,你10分钟就到教室了,我要两个小时才到教室。

例3,大卫学了一年就通过了五级,我学了两年才通过四级。

20、特殊词语“舍不得、怪不得、恨不得、由不得”,不是词类的一种

20.1,舍不得

A1,舍不得(作动词时)是舍不得+宾语(多为人或处所地方),表达不愿意离开的意思

例句,舍不得老师。(人)

舍不得北京。(处所地方)

A2,舍不得+动词+宾语(多为物)

例句,我舍不得喝(V)这杯水(物)。

妈妈舍不得扔掉旧东西。

舍不得离开她。

20.2、怪不得(难怪、怨不得)

A1,怪不得(作动词时)是怪不得+宾语(多为人),表达难怪的意思

例,这次考试成绩不好,但怪不得大家。(意思是怪老师或其它人)

A2,怪不得+动词+宾语(表结果),原来+动词+宾语(表原因)

例,怪不得玛丽没来上课(结果是没来上课),原来是她病了(原因是病了)。(表原因结果)

20.3、恨不得(恨不能、巴不得,即恨而不得),非常希望后面跟的动宾结构尽快发生,但仍不可能发生

形式:恨不得+(赶紧、今天现在)+动词+宾语

例句,恨不得今天就走。(非常希望今天就走,但实际上不能走)

20.4、由不得、不由得

A,由不得(作动词时)是由不得+宾语(表人或物)

例,什么时候考试,由不得我,也由不得你。

B,由不得或不由得,表忍不住或不禁的意思,

例,玛丽由不得(或不由得)流下了眼泪。

例,听到这个好消息,大卫不由得笑了。

21、固定短语:差一点儿、差一点儿没、一点儿、有点儿

21.1差点儿(=差一点儿)+动词+宾语

例,

21.2,差一点儿(或差一点儿没)+动词(表不如意的或坏事意义的动词,即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宾语,两句话意思相同

例句,我差一点儿迟到=我差一点儿没迟到。

21.3,差一点儿(或差一点儿没)+动词(表积极意义的或希望发生的好事意义的动词)+宾语,两句话意思相反

例1,这次考试,我差一点儿及格。(及格是好事,表示离好事还差一点,就是没及格)

例2,这次考试,我差一点没及格。(没及格是坏事、是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的事,离坏事还差一点,那就是好事,就说明及格了。)

例句3,差一点儿赶上火车。

差一点儿没赶上火车。

22、固定短语:一点儿、有一点儿,表程度很低

A,有一点儿(=有点儿)+形容词或心理动词(形容词或动词表消极意义,程度上)

例句,我有点儿难过(或不舒服)。

B,形容词或心理动词(形容词或动词不受积极消极色彩的限制)+一点儿 

例句,舒服一点儿。消极一点儿。

[Full Article]

19、副词

19.1,一连强调连续的动作

A,一连+动词+时量补语

例,一连看了三小时电视

B,一连+动词+动量补语

例,一连去了三次长城

C,一连+动词+数量补语

例 ,一连吃了15个饺子

D,一连+动词+顺序补语

例,一连去了杭州、上海、天津、北京等向个城市

19.2,一再,再三,均强调动作的次数是多次,

 

A,一再(再三)+动词(多为说话的动作)+宾语

例,一再(再三)提醒我

B,V动词(思考动词)+再三(再三作补语)

例,思考再三,考虑再三

19.3、一直、再也、永远

A,一直,强调从以前的某个时间到今天,或者是从今天到未来的某个时间,或到永远

例1,从去年到今天,我一直在自学中医,以后,我仍会一直学习下去.

例,从现在开始到2022年夏天,我会一直在这里学习中医。

B,再也,意思是无论如何,强调从以前的某个时间点到今天,也可是从今天到未来

C,再也的否定形式再也不,否定的是从今天开始的以后时间,即否定的是未然性的还没发生的动作

例,我再也不想见她。

 我再也不来上这个课。

D,再也的否定形式再也没,否定的是以前的某个时间到今天的情况,否定的是已然性的已经发生的动作

例 ,我和玛丽去年一起到中国,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她。

例 ,去年春节后,我再也没见过她。

E,永远强调的是未来(国内汉语中,永远也可强调过去)

例,只要有祥子在,车厂的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

19.4,赶快、赶紧、赶忙、急忙:均强调动作发生的快

A,赶快、赶紧,通常用在祈使句中,表请求、命令、商量、催促、劝阻

例,你赶快(赶紧)走。

B,赶忙、连忙(陈述句中)

例,有人在喊他,他赶忙(连忙)下楼了。

C,急忙,表着急

例,听到刹车声,他急忙跑走了。

19.5、准时,按时,及时

 A,准时(on time),强调动作发生时不早不晚(的时间点),用在重要的或大事上

例,期末考试于5月30日9时在教学楼准时开始。

婚礼准时举行。

 

B,按时,强调在规定的时间段内,

例句,按时上课。

C,及时(in time),强调的是快;(及的象形意义是一个人在前面跑,一只手想抓住他)

例,学习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

 

[Full Article]

18、词语对比教学

18.1,语气助词“吗”和“吧”的区别

A,用”吗“结束的问句,表是非问句,可以有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表示说话人不知道对方是不是留学生

例,你是留学生吗?

B,用”吧“结束的疑问句,问话人已经有了一定的推测(猜测)的答案,或者表示请求或祈使

例句,你是留学生吧?(表说话人期待对方是留学生)

18.2、经过与通过 的区别

经过:表示一件事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

作介词1,表示一件事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

例1,经过激烈的讨论;

作介词2,经过+时间词

例2,经过30个小时救出了伤员。

作动词,从旁边过

例,汽车经过语言大学。(指汽车从语言大学外面旁边的路开过)

作名词,

例,”事情的全部经过“

通过:

作介词1,

例,通过研究(通过是介词,研究是名词性宾语)

作动词1,表示从物体或事物的里面过

例,汽车通过语言大学。(是指汽车从语言大学校园里的路开过)

作动词2,

例,会议通过了多项提议。

作介词2

例,通过网络(或电视、广播、电话等方式)知道了这个消息。

18.3副词”至少、最少、少说、起码“与最多、至多、多说、顶多”,强调数量的多少、程度的高低、时间的长短等

最少、最多可单独做谓语、定语

例,女生最少(最多)。(作谓语)

 

18.4,“来”表示向着说话人当时的方向、位置或时间;“去”表示离开说话人的方向、位置或时间。

以来”(不能单独用),强调以前到今天,不强调起点,

以后”(不单独用时),表某个时间点后

例,结婚以后,

以后”(单独用时),表相对于以前、现在、目前的状况而言

例,以前(现在)你们是学生,以后你们是老师。

后来”,指从今天以前的一个时间点到今天整个过程中的某个时间点

例,去年我们一起来北京,后来他回国了。

18.5,从来(英语没有一个词与之对应)、从不、从没、从未

“从来”,副词,强调到今天,不强调起点,

否定式是从不(从来不省略了来)、从不(从来不省略了来),从没(从来没省略了来、从未(从来未省略了来)、从无(从来无省略了来)

从不”既否定以前,也否定以后(从不从来不省略了来而形成,从来强调从以前到今天现在,“不”强调否定未来,所以从来+不既否定以前也否定以后)

例,玛丽上课从不迟到。(指以前不迟到,现在不迟到,以后以不会迟到)

从没”,“没”否定的是以前(但不知道会不会否定以后)

例,我从没抽过古巴雪茄。(指以前没抽过古巴雪茄,但现在有可能会抽也可能仍不抽,或以后有可能会抽也有可能不会抽)

18.6

 

[Full Article]

 

14、把字句是主动句,即主语动,主语发出动作。

主语+把+宾语+动词

例句,我把杯子放在桌子上。

小偷把我的自行车偷走了。

15、被字句是主语不动,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

主语+被+宾语+动词

16、兼语句(兼语词”请让叫“均有使令意义,主语通常都是人,”请让叫“带的宾语通常也是人)

让,表示上对下,有命令的含义

请,表示客气,

叫,表示的含义较随意,上对下或平等相等之间

16.1,S+V1+N+V2+O

其中,V1+N+V2是一个动宾结构V1+N,与一个主谓结构N+V2组成的,N既是前一个动词V1的宾语,又是后一个动词V2的主语

例1,老师让我回答问题。

我是让的宾语,也是回答的主语。

例1,老师请(让、叫)我去他的办公室。(兼语句)

例2,老师告诉我去他的办公室。(不是兼语句,是双宾语句,因为“告诉”没有命令意义;告诉、问、给、送等都不具有使令命令意义 )

16.2,兼语词“使令派”前面的主语一般不是人而是事(或物)

主语+使+宾语+动词

主语+令人+AB(多为心理活动动词,接近形容词)

主语(是国家或机构或领导)+派+宾语+V

例,改革开放使中国富强起来了。

这件事令我感到头疼。

国家派我去美国教汉语。

16.3,特殊动词“有”构成的兼语句:

例1,外边有人找你。(有人是动宾短语,人找你主谓结构,因此人是兼语,既做“有人”的宾语,又做“人找你”的主语)

S+V+N+V+O

例2,我有一个学生叫玛丽。

17,连动句:由一个主语先后发出的连续动作

17.1,连动句1:S+V+O+V+O

例,我来北京学习汉语。

(来和学习是先后出现的连续动作,北京和汉语是双宾语,北京是宾语1,汉语是宾语2)

17.2,连动句2:如果主语后的第一个动词是“来去到‘时,动态助词(了着过)不能放在”来去到“的后面,只能放在第二个动词后面;

例1,他去上海看过朋友。

他去上海参观了。

17.3,第一个动词不是“来去到”:如果主语后的第一动词不是“来去到”时,动态助词(着了过)可以跟在第一个动词后。

例,他吃了饭去上课。(第一个动词是吃,不是“来去到”,所以“了”可以放在吃后表动作完成。

 

 

 

 

 

 

[Full Article]

8、连...都...,连...带...

8.1,连...都...是强调句

连+名词(是强调的宾语、主语)+都+不(没、也)+动词,均为强调格式,但强调的重点重心不同

例,这个字太难了,连朱老师都不认识。

连+动词(强调的动作与后面的动作一致)+都+不(没、也)+动词,均为强调格式,但强调的重点重心不同

例,她连看1都没看2一眼。(看1强调的动作与看2的动作一致)

 

8.2,连+A(名词性成分)+带+B(名词性成分)+动词 (连表和and 或both)

连+A(名词性成分)+带+B(名词性成分)+动词

例1,连书带包都忘记带来了。

例2,连人带车都摔倒了。

连+动词性成分+带+动词性成分(表“一边...一边...”)

例1,他们连说带笑走了过来。

9、程度补语与可能补语,都有“V得A”格式

(汉语的8种补语: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程度补语、介宾补语、时量补语、动量补语、数量补语、可能补语)

区分方法1,重音不同,重音在形容词上时是程度补语,程度补语是有结果的;重音在动词上时是可能补语

例1,洗干净,(洗,重读,意思是能不能洗干净,可能补语,表可以用洗的方式,弄干净某物)

例2,洗得干净(干净,重读)(程度补语,表洗的程度是干净)

区分方法2,正反疑问形式

程度补语的疑问形式是:V得A不A

例1,洗得干不干净?(程度补语的疑问形式)

可能补语的疑问形式是:V得A?(或V不A?)(可能补语)

例 2,得干净?洗不干净?(意思是能不能洗干净?)

10、除了...外,都...

除了...外,也(还)...

10.1,除了+A+外,都+B(表A与B不同类)

例:除了玛丽是欧洲人外,我们班其它同学都是亚洲人 。

表明玛丽是欧洲人,其它人都是亚洲人。玛丽与其它同学不同 。

例,除了长城以外,故宫和颐和园我都没去过。(我去过长城,没去过故宫和颐和园,因此长城与故宫和颐和园对我来说是不同的地方)

10.2,除了+A+外,也(还)+B(表A与B相同或A与B是同类)

例句,除了长城外, 我(也)还去过颐和园和故宫。(表明长城颐和园故宫是同类,我都去过)

11、特殊符号教学

A,起来,表动作的开始并继续进行

例1,他吃起饭来。表开始吃饭,且吃饭动作在持续。(因为宾语饭比较简单,所以把饭提到来前

(也可以说,他吃起来饭。)

B,下去,表动作接着前一动作进行

例2,请你接着讲下去

12、下来,下去

12.1,V/A+下来(表持续至今天现在)

表动作使某个事物固定或停留在某处:

例,请把你的名字写下来。

拍下来。

表动作持续到目前:

例,我坚持下来了(表动作从过去持续到现在),还要坚持下去(表动作还要持续到未来)。

表一个动作使一个事物分离:

例,你还不把帽子摘下来?

把邮票剪下来。

12.2,V/A+下去(表将持续到未来)

表某个动作继续进行:

例,你们接着演下去。

让他说下去。

表某种状态继续存在:

例,再冷下去会冻死人的。

13,在和从的对比

13.1,在+动词(不能有方向性),一般指出动作发生的处所,重心在”点“

在...工作(学习、生活、生产、吃饭、睡觉)...

例,我在学校上课。他在医院工作。

13.2,从+动词(动词有方向性),一般批号动作的起点和方向,重心在”线”

从...来(去、到、走、开始、出来、进去 )

例,我从家里走。他从学校开始说。你们从这个门进去。

14,综合对比教学

[Full Article]

4、“是...的” 结构句和“是”字句的对比

A,“是...的 ”结构是特殊的强调句,强调动作发生的时间、处所、方式;这个句子如果去掉“是...的”仍能完整表义;

例,他们是去年九月来北京的。(是...的结构句)

他们去年九月来北京。(这个句子是去掉“是...的”后表义完整,符合语法规范)

B,“是”字句:如果某个句子去掉”是“和”的“,句子不符合语法规范、表义不完整,那么这个句子不是”是...的“结构句,而是”是“个字。

例,他们是去年九月来北京的学生。(是字句)

去掉是和的后:他们去年九月来北京学生。(这个句子不符合语法规范)

5、已经..了,曾经...过

A,已经...了,表已然性的动作,强调动作的结束和完成(”了“可以是动态助词或语气助词)

例,我已经吃过饭了。

B,曾经...过,强调动作的经历或以前的经历,

例,我曾经去过上海三次。

 

6、A比B+形容词A没有B+形容词的对比:

6.1,A比B+形容词(或心理动词)(是比字句)

例,我比你漂亮。

我比你想家。(想是心理动词)

A比B+形容词的核心是:A+形容词:句中的形容词前不能加程度副词,但形容词后可以加补语来表比较的程度

例,你比我强壮多了。(多了是补语)

A比B+形容词的核心是:A+形容词,

但当说话人观念上认为B已经达到非常高的程度时,形容词前可以加“更或还”来表达

例,你很聪明,他比你还(或更)聪明。(在强调你的聪明程度后,指出他比你的聪明程度更高)

例,今天比昨天冷了。(句意包含了强调“昨天冷”的意思,但句子的核心是今天更冷

A比B+形容词(或心理动词)+补语1(表具体)或+补语2(表模糊的差别大或差别小)

例,朱老师比我们大得多。(多 表模糊性差别)

朱老师比我们大一点。(一点 表差别小)

朱老师比我们想家多了。(心理动词想的后面,多了是补语,补充想家的程度)

6.2,A没有B+形容词,A有B+形容词有字句)的否定式

A没有B+形容词的核心是:B+形容词

A没有B+这么(或那么)+形容词的句式中,无论是时间还是处所,说话人如果离B近用“这么+形容词”,说话人离B远用“那么+形容词”

例,今天没有昨天那么冷。(昨天已经离说话人远去了)

昨天没有今天这么暖和。(说话人就在今天,所以今天离说话人近)

A不如B+形容词的句式中,在不影响句意完整的情况下,形容词可以省略;

例,这次考试,我不如你(好)。好可以省略。

例,工作上, 我不如你(优秀)。优秀可以省略。

A没有B+形容词句式中,形容词不能省略,

例,这次考试,我没有你考得好(就不能说“这次考试,我没有你”

7,拿...来说对...来说

7.1,拿...来说,完整的句子是三段的

例,A第一部分(表大范围),拿B...(表小个案)来说,第三部分C(C是对B的解释,一定要恰题,不能是对B的重复)

例1,我们班同学都很努力(我们班同学是大范围),拿玛丽来说(玛丽是同学中的一个),她从不缺课(不缺课 解释玛丽的努力程度)。

例2,最近几天很冷(最近几天表大的范围),拿今天来说(今天是最近几天中的小个案),已经零下15度了(零下15度表解释冷的程度)。

错句,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拿长城来说,它很有名。(有名与第一部分A中的名胜古迹重复了)

7.2,对...来说,完整的句子是二段的

对A...(A第一部分通常表示人)来说,第二部分(表示人的观点意见看法

例句,对外国人来说,汉语语法太难了。(A外国人的观点是语法太难)

对朱老师来说,汉语语法太有趣了。

 

[Full Article]

1、句子的结构、语义、功能相结合

例,主语+把+把的宾语+动词+宾语

我把作业做了。

我把饭吃在食堂了。(错,句子语法功能是对的,但语义错了)。

我把妈妈想了。(错,句子的语法功能是对的,但语义错了,宾语要发生位移(或变化或妈妈没有发生变化)

2、把字句(特殊的强调句型)与普通主谓宾(SVO)句式有何区别?

3、把字句1把字句2的区别:

(用“把”把“把的宾语”提前,来表示强调,强调主语(施事者)通过动作对宾语(受事者)产生影响、位移、变化,句中的动词一定是动作动词,把的宾语是施事者和受事者都明确知道的;

趋向动词“来去”不能做把字句的中心动词,只能作结果补语

通常作结果补语的的动词“完见到懂醒”,不能做把字句的中心动词)

A把字句1:可以转换成普通的动词谓语句;

主语+把+把的宾语+动词+4种形式(1宾语,2补语、3了、4重复)

动词+1宾语:我把杯子给老师。(我给老师杯子)

动词+2补语:我把作业做完了。(我做完了作业)

动词+了:我把作业做了。(我做了作业)

动词+重复:你不把衣服洗洗。(你洗洗衣服)

 

B把字句2:不可以转换成普通的动词谓语句

主语+把+把的宾语+动词+介宾短语(介词“在、到、给、成”带的介宾短语,,宾语可以是时间处所或人或物)

例,我把本子放在桌子上。

你把车开到时学校门口。

请把书还给图书馆。

你把大写成太了。

不可以转换成普通的动词谓语句:

例 ,我把本子放在桌子上。不可以转换为:我放本子在桌子上。

(“在到给成”是虚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C、把字句中的否定副词(不、没、别、不要)和能愿动词(想、要)的,都要放在“把”前

主语+不(没、别、不要、想)+把+把的宾语+动作动词

例,我没把书带来。

你不要把书弄脏了。

我想把这本书还给图书馆。

 

[Full Article]

1、把字句与主谓宾(SVO)句式有何区别?

[Full Article]

1、句子的结构、语义、功能相结合

例,主语+把+把的宾语+动词+宾语

我把作业做了。

我把饭吃在食堂了。(错,句子语法功能是对的,但语义错了)。

我把妈妈想了。(错,句子的语法功能是对的,但语义错了,而且把的宾语妈妈是人,后面不能跟能愿动词))

2、

[Full Article]

1、句子的结构、语义、功能相结合

例,主语+把+把的宾语+动词+宾语

我把作业做了。

我把饭吃在食堂了。(错,句子语法功能是对的,但语义错了)。

我把妈妈想了。(错,句子的语法功能是对的,但语义错了,而且把的宾语妈妈是人,后面不能跟能愿动词))

2、

[Full Article]

1、句子的结构、语义、功能相结合

例,主语+把+把的宾语+动词+宾语

我把作业做了。

我把饭吃在食堂了。(错,句子语法功能是对的,但语义错了)。

我把妈妈想了。(错,句子的语法功能是对的,但语义错了,而且把的宾语妈妈是人,后面不能跟能愿动词))

[Full Article]

1、语言点就是语法点,导入语言点,课堂教学中不孤立地进行语法讲解,同时注重语言点的操练,重点句型要学生进行反复操练,操练方法要灵活

2、语言点的归纳,归纳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语言点练习中进行替换练习、选词填空、完成句子(给出半个句子,让学生完成另一部分)、完成对话等。

3、

[Full Article]

1、教学内容与形式

语言要求 :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言语技能:听力 口语 阅读 写作

两个转化:语言要素转化为言语技能/言语技能转化为言语交际技能

五门技能课的侧重点:

综合课:综合语言技能训练(核心课主干课)

听力课:听力理解技能训练

口语课:口头表达技能训练

阅读课:阅读理解技能训练

写作课:书面表达技能训练

2、综合课的性质与特点:

3、综合课的知识和技能:

处理好言语要素之间、言语要素与言语技能之间的关系

离开言语要素,技能训练毫无意义。

脱离了技能训练,言语要素教学也就失去的生命力。

 

           

[Full Article]

4.5、状语(句子中谓语或其他动词形容词性中心语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附加成分)

4.5.1

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后面不加”地“

例,快走

数量词重叠时作状语,后面要加”地“

例,一次一次地问

形容词作谓语,前面用程度副词作状语

例,花园非常漂亮(形容词”漂亮“是谓语,”非常“是程度副词作状语)

形容词作状语时,一定加“地”

例,努力地工作

4.6、补语(句子中谓语或其他动词形容词性中心语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附加成分)

作用: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程度、趋向、数量、时间、处所或性状的程度等。

例,听懂(听的结果是懂了)

看清楚 (看的结果是清楚)

热极了 (热的程度是到极端了)

放在包里(在包里是放的处所)

学两年(学的时间是两年)

程度补语(或可能补语)前要用”得“,句式是V得A,如何辨别是程度补语(或可能补语)

例,洗得干净

分析,重音在”干净“,干净是程度补语,表洗的程度是干净

重音在”洗“,干净是可能补语,表示能不能洗干净

程度补语的疑问形式是:V得A不A?

例,洗得干净不干净?

可能补语的疑问形式是:V得A?V不A?

例,你洗得干净/洗不干净?

 

5、句子类型:

5.1、依语气和用途分为:

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5.2、依据结构分为:单句和复句

单句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

主谓句:包含主谓两部分内容的句子,句式有:

主谓式:

例1,太阳出来了。(主语是太阳,谓语是出来了)

我身体很好。(我是主语,身体很好是主谓短语,作了整个句子的谓语,即主谓谓语句)

主谓宾:

例2,玛丽学习汉语。(玛丽是主语,学习是谓语,汉语是宾语)

今天是星期四。(今天是主语,是是谓语,星期四是宾语)

双宾式:主-谓-(间接)宾1-(直接)宾2

例,学生问我问题。(学生是主语,问是谓语,我是间接宾语1,问题是直接宾语2)

连动式:主-动1-宾1-动2-宾2

例,他找你有事。(他是主语,找是动词1,我是宾语1,有是动词2,事是宾语2)

意思是他找你、他有事,找和有是他连续发出的两个动作。

兼语式:主-动词-兼语-动词2-宾语

例,老师让我们回答问题。

让我们是动宾结构,我们回答问题是主谓短语,我们既是宾语,又是主语。

兼语句动词(请/让/叫)的主语通常是人,

”请“下对上,要更客气

”让“上对下,

”叫“上对下,下对上,较随意

兼语句动词(使/令/派)具有使令意义,使兼语动,”派前面的主语通常是上级(或国家或机构)

 

非主谓句,包括无主句、独词句

无主句(无法说明或无需说明主语的句子)

例,上课了。下雨了。

独词句(由一个名词或名词性偏正词组形成的句子,分不出主谓,也无需补出其它成分):

例,多么漂亮的风景啊!

美丽的宝岛--台湾。

5.3句子的特征类型:

A,“是”字句:

动词“是”:由动词是组成的句子多表示说明和判断。

例,玛丽是留学生。

昨天是国庆节。

副词“是”:组成的句子则多表示肯定和强调。

例,这儿是漂亮。“是”重读,副词,表肯定、强调。

B,“是...的“句型:是一个表示特别强调的固定格式,强调动作发生时间、地点、方式、动作的目的、原因及动作者的看法等,而且都是已然性的动作(即已经发生了/过去了;是为副词);

例,我是坐车来的。坐车要重读,表示来方式,是坐车。

他们是来学习的。 学习的要重读,表示来的目的是学习。

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对的要重读,表示说话者的看法是“不对”

判断某个句子是否为“是...的”结构,可以通过去掉“是...的”来验证,如果去掉”是...的“句意仍通顺完整,该句子就是”是...的“结构;如果去掉后,句子不完整、句意改变,说明句子不是”是...的“结构。

例,我是坐车来的。去掉”是...的“变为我坐车来(句子完整句意未变)

C,”有“字句,除表示领有外,还表示存在、比较、列举、包含等意思,还可以组成兼语句、连动句等。

例,我有书。(表存在)

我们班的同学有美国的、法国的、德国的。(表列举、包含)

 

我有一个学生叫玛丽。(一个学生是兼语,既是有的宾语,又是一个学生叫玛丽的主语)

D,把字句(一种特殊强调句,强调主语通过动作对宾语进行某种处置。因而,把字句把宾语提前)

例,你把给我。把是介词,

E,被字句:

F,存现句:表存在、出现和消失的一种句子形式。主语是处所,宾语是人或物或事,宾语通常是不定的

存现句1:主+动+着+宾:主语是处所,宾语是人或物或事,宾语通常是不定的。

例,桌子放着一本书。

教室里坐着几个学生。

墙上挂着一块钟。

楼下停着很多车。

存现句2:主语+有+宾语:主语是处所

例,路上有许多车。墙上有一幅画。

存现句3:主语+是+宾语(宾语强调确定的或唯一的或周变性):主语是处所

例,桌子上语法书。(强调确定性)

我旁边是一个美国人。(强调唯一性)

我身上都是土。(强调周变性)

街上净是车。

存现句4:主语+动词/来+宾语(强调从无到有的变化)

例,天空飞来一群鸟。(强调从无到有的变化,从没鸟到有鸟)

前面开过来一辆车。

我们班来了一个新同学。

存现句5:主语+动词/去(或死或走/沉)+宾语(宾语强调从有到无或消失)

例,我们班走了一个同学。

他们家死了一个老人。

前面开过去一辆车。

水面上沉下去一条船。

G,比较句:表示比较的句子形式,有”比“字句和”有“字句

”比“字句中副词的要求:

A比B+副词+形容词==A+形容词

例,北京比上海古老==北京古老。

 

5.4复句: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合而成。

 

 

 

[Full Article]

1、词组(按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一群词

1.1词组的类型

A、主谓词组:我吃

B、动宾词组:吃饭 喝水

C、偏正词组:前偏后正

D、联合词组:老师学生 改革开放/开放改革

E、动补/形补词组:跑得快 累死了(死是程度补语)

F、同位词组:首都北京

G、方位词组:宿舍里边

H、介宾词组:按规定 凭你的能力

I、“的”字词组只做主语和宾语

例 1,这个杯子是老师的,

老师的是宾语,“的”字后不加成份

这是买来的。买来的是宾语

“的”后加上成份,定语的标志

例,老师的杯子,老师的是定语的标志,

2,句子、词组、词之间的关系

主谓词组可以直接作主语或宾语

例1,玛丽学习汉语。

主语玛丽,谓语学习,宾语汉语

例2,玛丽学习汉语很好。

主语是词组“玛丽学习汉语”,谓语是很好

例3,他知道玛丽学习汉语。

他是主语,知道是谓语,玛丽学习汉语是宾语

3、句子(能够客运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须有语调,句末有停顿)

3.1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

3.2单句是由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组成,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A主谓句

例,

B非主谓句包括无主句和独词句

无主句,是无法说出主语或无需说出主语句子(通常是警告性或祈使性句子)

例,下雨了,表示的是天下雨了,无需说出下雨的是天

独词句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

例1,杯子?

例2,美丽的宝岛台湾

4、传统的句子成分(主谓宾定状补):

4.1主语:由名词代词数词量词数量词组及“ 的“字句充当。

4.2谓语:对主语部分加以陈述; 动词和形容词等可谓语。

4.3宾语:是句子中谓语动词关涉的对象,能够充当主语的词(词组)均可作宾语。

4.4定语:对主语、宾语和其他名词性中心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附加成分。除副词外,一般的实词和词组均可作定语。

4.4.1“的”是定语的标志

例,定语+的+人事物

理解:决定确定“的”字后表示人或事或物的性质状态,可以不加的

定语1:名词作定语

名词作定语时,定语名词代表的是后面中心名词(人或事或物)的性质、材料、用途时,定语后不加的,

形式是(名词)定语+(中心语)名词

例,中国人 (中国是定语,人是中心语)

汉语书(汉语是定语,书是中心语,汉语是书的性质)

 玻璃杯(玻璃是定语,是杯子的材料)

洗衣机(洗衣是定语,是机的用途)

定语2:形容词作定语

A,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时,不加“的”

例,大河   小狗

B,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时,可加“的”,可不加“的”

定语3:动词作定语时,永远加“的”

李老师的咖啡   

工作(的)时间

定语4:数量词作定语:

简单数量词作定语时,后面不加“ 的

例,9幢大楼  一本书  两张纸

数量词重叠后(强调周变性)作定语,后面要加“的”

例,一辆一辆的车

定语5:代词作定语

定语是人称代词“你我他”,中心语是家庭亲属称谓时,定语后不加”的“

例,我爸爸   他妈妈  你妹妹

 

 

 

[Full Article]